•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报深一度 | 新春第一会连续两年聚焦“双圈” 市委“一号工程”迭代升级按下“快进键”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唐琴 张珺 韩毅 周雨 首席记者 张亦筑 陈维灯
    时间:2024-02-19 06:46

    ▲航拍重庆中心城区。王正坤 摄/视觉重庆

    2月18日,龙年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上午,渝州宾馆中华厅内气氛活跃,重庆“新春第一会”——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在这里召开,上台发言者晒“成绩单”“计划书”,用发展数据和工作亮点说话。台下,与会者悉心聆听,不时记录、鼓掌,全神贯注。

    在度过了一个喜庆祥和、收获满满的甲辰龙年春节假期后,人们的目光,又聚焦在全市“一号工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

    “新春第一会”背后的深意

    不断释放举全市之力抓好“一号工程”的强烈信号,不断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回望2023年,也是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也是同样的会议名称。会上明确提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引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

    连续两年“新春第一会”都聚焦“双城经济圈”,这样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不断释放举全市之力抓好“一号工程”的强烈信号,强化高位推动、各方协同的工作态势,不断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丁瑶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使命任务更加重大。

    她认为,重庆连续两年在“新春第一会”聚焦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落实落细“一号工程”,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举措,也是重庆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的“落地之作”。

    理解这一点,需要读懂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底层逻辑。丁瑶表示,共建双城经济圈、唱好成渝“双城记”,瞄准的是打造带动中国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动力源的战略目标,川渝经济总量与京津冀的差距正在缩小,正加快打造全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丁瑶说,重庆肩上的担子不轻、脚下的道路并不平坦,这需要重庆强化“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从现在起就“紧”起来、动起来,不断在区域发展、整体跃升领域取得新突破、见到新成效。

    其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赋予“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大使命,这就要求重庆积极应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对标国家所需、结合重庆所能,发挥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制造重镇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分层次、分领域、分时序推进一批战略基础性、区域辐射引领性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韧性。

    此外,“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的定位,要求重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新春第一会”为新起点,重庆奔跑的脚步应持续提速: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和立体开放通道,加速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拓展开放型经济水平。

    “2024年,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为现代化新重庆打开源头活水,绘成美丽画卷。”她对此充满期待。

    “双圈”建设形成良好态势

    紧扣“一体化”“高质量”,重庆加快构建“四梁八柱”,“双圈”建设“十项行动”成效显著

    2024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5个年头。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健说,重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加快构建推进“双圈”建设的“四梁八柱”,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成效显著,呈现出不少引人注目的亮点。

    高健说,从整体看,2023年重庆GDP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推动双城经济圈GDP迈上8万亿元新台阶,助力川渝两省市GDP迈上9万亿元新台阶。从重点领域来看,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成势见效,2023年主城都市区GDP达到23120.05亿元、增长6.0%。

    一系列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建成投用。在建铁路规模居全国前列,重庆东站加快建设站城一体化高铁新城,成为全国示范样板;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达5.0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第一;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运营网;西南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綦江蟠龙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投产发电,将为提升我市调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在加快构建。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光伏玻璃、玻璃纤维等重点产品产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内陆开放高地能级也在持续提升。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占沿线货运总量28%,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占全国开行总量23%左右,建成全国首个“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高健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一把手”抓“一号工程”成为热潮,各区县“你追我赶”。他认为,当前双城经济圈对重庆发展的牵引能力正持续增强,重庆正努力打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有形载体、有效抓手,更好在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小目标”确定:重庆将力争在十个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形成“双圈”建设五周年重大标志性成果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是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干好“一号工程”,正当其时。

    在18日上午举行的推进大会上,重庆又在自己的“施工图”上定下了“小目标”:迭代升级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举措抓手,衔接去年推进大会部署,围绕6大工作目标,奋力打造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性成果。

    重点突破才能带动整体推进,取得标志性成果就是实现重点突破。

    高健介绍说,重庆将紧紧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聚焦重点领域抓纲带目、集成攻坚,力争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重大任务落地落实、打造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西部标杆、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变革重塑、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山区库区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等十个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跑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速度,推动形成“双圈”建设五周年重大标志性成果。

    打造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西部标杆为例,多个区县找准发力点,不断完善目标、细化跑道,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持续发力。永川区将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科技影视等产业集群;江北区聚焦金融、商贸、先进制造业等,招引总部企业和头部企业,打造优势产业生态圈。此外,其他区县、各个行业,也都在抢抓发展机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群,努力争取发展主动权。

    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2023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31.8万辆、排名升至全国第二,这里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0万辆,在新赛道上占据有利位置。其中,剑指一流汽车企业的赛力斯汽车,发展势头正盛。

    赛力斯汽车负责人表示,2024年,赛力斯将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确保高质量海量交付,加强与华为、博世、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为市场推出领先一代的产品;加大出口市场开拓力度,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0万辆以上;本地配套率提升至60%、川渝配套率提升至75%,助力重庆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也面临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内卷’、超级工厂产能爬坡等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克服困难、破浪前行。”这位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

    数读2023重庆推动“双圈”建设>>>

    重庆GDP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

    推动双城经济圈GDP迈上8万亿元新台阶

    助力川渝两省市GDP迈上9万亿元新台阶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增长1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

    内陆开放高地能级持续提升

    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占沿线货运总量28%

    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占全国开行总量23%左右

    新闻多一点>>>

    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 开工第一天“划重点”

    “有了新的科研场地,新的一年更要加油干!”2月18日是龙年开工第一天,在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市中药研究院中药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阳勇就和团队聚在一起“划重点”,讨论实验室建设规划以及产业帮扶、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等今年的重点工作。

    去年12月底,依托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建设的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被正式认定为首批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之一。

    就在春节前,该院中药药学研究实验大楼的部分办公和科研场地建成投用,阳勇带着团队正式入驻,兴奋之余干劲儿也更足了。

    “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下,我们的科研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阳勇告诉记者,药学研究实验室、中试车间、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等正在加紧建设,“今年我们将总共新增4800平方米科研场地。”

    不仅如此,科研工作也早已开展起来。比如,围绕四川内江东兴区以天冬为主导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积极为当地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其中,包括牵头制定内江市东兴区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为当地产业布局提供指导,并在“川渝地区天冬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标准化研究”“天冬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研究”等项目支持下,在当地建立了占地28亩的天冬种质资源圃,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实验研究等科学研究。目前资源圃已初具规模,今年将全面建成。

    开工第一天,阳勇还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团队进行了沟通,“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我们会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阳勇说。

    “双城游”成为众多游客共同选择

    春节假期成都重庆双双跻身“热门城市”

    2月18日下午,来自浙江的游客张欣月与闺蜜悠闲地坐在弹子石老街的一家咖啡馆,喝咖啡、晒太阳、赏两江交汇。

    “春节假期旅游太火爆了,我们特地选择错峰出游,今天上午还在成都宽窄巷子打卡,下午就来到重庆。两个城市,一个沃野千里,一个典藏山水之胜,各具特色,又美美与共。”张欣月说。

    她们对这一趟巴蜀之旅获得感满满,计划在重庆还待两天,看看夜景、吃吃火锅、泡泡温泉、逛逛老街……

    事实上,随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纵深推进,类似张欣月这样,将成渝纳入一趟行程,双城同游,已成为国内外众多游客的选择。

    来自川渝文旅部门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两地以“巴山蜀水迎新春 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推出巴蜀熊猫大拜年、巴蜀一家亲·游轮过大年、巴蜀古镇过大年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较好释放了旅游市场活力。

    8天假期,成都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103.8万人次,重庆130家纳入监测统计的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068.5万人次,双双跻身携程、飞猪等多个平台发布的“国内十强热门旅游城市”榜单。

    而这,只是川渝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一个缩影。

    过去一年来,川渝两地文旅系统组建各类合作联盟27个、签署合作协议86份;实施重大文旅项目21个(两地联建项目7个、单独实施项目各7个),截至2023年底,重庆完成这些项目总投资169.8亿元。

    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正日益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向心力。

    川渝破解跨界污染协同治理难题

    废水都“去哪儿了” 企业排污暗管现形

    “生产车间有废水排放,但污水处理设施前端无进水。”

    “污水不可能凭空消失了,一定有问题。”

    不久前,川渝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检查工作组在对四川薯一份食品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正常生产时,车间有废水排放,可废水并未接入污水处理设施。

    面对工作组的询问,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现场负责人均无法解释废水去向。

    随后,执法人员通过对厂区内生产及冲洗废水收集口投放示踪剂进行比对实验,确认该企业通过暗管将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直排市政污水管网,构成私设暗管偷排废水的环境违法行为。

    近年来,川渝生态环境部门采取“省级交叉+地方自查”相结合、“线上排查+线下执法”相结合等方式,抽调两地执法骨干成立现场检查组,开展跨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跨区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动解决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2023年,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排查点位300余个,发现问题451个,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7起。

    不仅如此,川渝两地多措并举,着力破解跨界污染协同治理难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能级不断提升,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川渝还联合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编制规范,共同编制完成水泥、玻璃、陶瓷工业大气污染物和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建立实施成渝地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

    此外,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从川渝拓展延伸到云贵湘豫等6省市,川渝共建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有关经验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推广。

    从“晚熟荔枝之乡”四川合江引进技术

    江津打造2000亩优质荔枝出口基地

    江津区朱杨镇桥坪村荔枝园去年首次挂果便实现出口,5000公斤荔枝销往日本,销售额达30万元人民币。

    1月18日,记者在位于重庆江津、永川和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交界处的这个荔枝园看到,长江畔一片名为“莲花坝”的冲积坝上,种有妃子笑、仙进奉、带绿等优质荔枝,面积达1200亩。

    “这里历史上以种甘蔗为主。”桥坪村党委书记程升华告诉记者,20多年前,村民从广州引进荔枝树,但由于缺乏技术,种下的荔枝树成了“景观树”,从来没有挂过果子。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2020年,桥坪村加强与合江荔枝产业链合作,从合江引进11名荔枝专业技术人才和多个优良荔枝品种,建起680亩荔枝园。2022年至今,又发展了500多亩荔枝园。

    “合江是中国晚熟荔枝之乡,名声在外。”程升华说,2023年,合江的荔枝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产值超过24亿元,荔枝成为该县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形成了集采摘、游玩、体验等于一体的文旅产业链条。

    程升华告诉记者,桥坪村拥有适宜荔枝生长的长江冲积土壤和亚热带河谷小气候,依托合江荔枝产业链发展荔枝园,不仅有效解决了荔枝无花、只开花不结果、产量低、结果少、病虫害多、挂果歇年等问题,还实现了高标准建园、高质量管理,商品果率达到90%以上。

    2023年,泸永江融合发展加快:示范区实施年度重点任务89项,年度计划投资294.9亿元,完成投资252.2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下一步,桥坪村将进一步加强与合江方面的合作,扩大荔枝种植规模,打造一个面积2000亩的优质荔枝出口基地。

    编辑:代修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