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发布会|2023年重庆城镇新增就业73.9万人 引进人才7.4万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乔 见习记者 李雨恒
    时间:2024-01-04 15:56

    ▲1月4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现场。见习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发 布 人

    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黎勇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 夏杨松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谢辛

    1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重庆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3.9万人,同比增长4.5%,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引进市外人才7.4万人。

    ▲1月4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介绍相关情况。见习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2023年重庆城镇新增就业73.9万人 同比增长4.5%

    黎勇介绍,去年,我市深化“就在山城·渝创渝新”就业服务机制改革,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3.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3.1%,同比增长4.5%,调查失业率稳定在年度控制目标内。

    同时,我市推出“降、补、减、贷”政策包,全年为企业减征失业保险费32亿元、返还失业保险费8.4亿元、发放各类补贴14.5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减免贷款利息1.1亿元,发放低利率“稳岗贷”96.3亿元,稳定就业岗位627万个。

    去年,我市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大行动”35项措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就业率均高于去年同期;全市80.8万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增收,完成全年任务的107.6%;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4.9万人,同比增长6.6%。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2亿元,全市新增创业64.8万户,同比增长21.8%。3个“3+”组训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万人次,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到87%,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实现就业与产业良性互动。

    黎勇透露,在强化人才支撑方面,我市坚持把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在要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目前,全市专技人才225万人,中、高级职称占比50%;技能人才总量53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8万,高技能人才占比31.7%、保持西部第一。

    据了解,2023年全年开展“百万人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308场,共引进市外人才7.4万人,同比增长19.4%;新招收博士后1290人,同比增长21%,出站留渝率升至90%;助力“满天星”行动计划引进软信人才7786人。我市引育卓越工程师1.2万人,举办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撬动社会投入近30亿元;成功举办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引进人才3401人、项目206个。

    在强化社会保障方面,我市深入实施“渝保渝快”社保惠民行动计划,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650万人、624万人、755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通过创新“12333”扩面工作法,精准促进37万未参保人员参保,245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较2022年末增加11万人。养老保险第二、三支柱更加坚实,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分别覆盖85.6万人、29万人;个人养老金试点已开设账户270万人。

    “我们还把人社数字化改革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驱动力,促进供需有效匹配、服务更加精准、管理科学高效。”黎勇举例说,比如,重庆人社部门建设“1522”数字人社体系,建成“一数一源”人社数据仓,实现人社业务“一窗综办、一网通办”;打造“一库四联盟”“基金智管”等16个具有人社辨识度的标志性应用;上线灵活就业、企业职工退休、人才创新创业等6个“一件事一次办”。

    又如,我市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7项政策“免申即享”,单位社保补贴等2项政策“直补快办”,惠及110.3万人;建立以无感认证为主的“131”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服务体系,服务覆盖率100%;拓展“15+5”人社便民服务圈,打造1.5万个人社便民服务点;43项川渝人社通办服务“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年均办件18万件次,川渝两地养老保险关系“便捷快转”,社保卡“一卡三通”,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每月不低于2100元! 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可领取基本生活费

    记者还从会上获悉,我市2024届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超过36万人,在人数逐年攀升的形势下,我市将持续加力就业帮扶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1月4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夏杨松回答记者提问。见习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夏杨松介绍,一是支持企业吸纳就业。对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并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保的企业,按规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标准为每人2000元。对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并缴纳社保的用人单位,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补贴标准为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保部分。同时,组织金融机构向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企业提供“稳岗贷”,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4%。

    二是引导学生自主就业。对全市各高校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在校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为每人800元。若毕业离校后仍未就业,可在人社部门再次申请享受离校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为每人500元。

    三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我市推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整合创业工位申请等7项服务,办理时间由原来的69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所需材料从原来的17份削减至9份。为更好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融资问题,我市将创业担保贷款个人申请额度提高到30万元,企业申请额度提高到400万元,政府补贴一半的利息。同时,对离校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首次创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并缴纳社保的,按规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助,每户最高8000元。

    四是开发岗位安置就业。我市将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大力开发科研类、技能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就业见习岗位。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可领取基本生活费,每月不低于2100元。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困难毕业生,我市将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其进行托底安置。

    此外,我市还将持续实施“百千万”就业指导服务行动,组织100名就业部门负责人交流学习,1000名就业工作人员业务提升,向1万名大学生提供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持续开展公共服务进校园等活动,举办重庆市就业创业年度人物宣讲,做实做细就业服务,兜好兜牢青年就业底线,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好就业、就好业。

    助力农民工暖心过年 重庆推出六方面服务

    我市农民工的总体情况如何?春节将至,针对农民工,重庆将提供哪些服务?谢辛介绍,截至2023年末,全市农民工总量790.7万人,市内务工占比67.3%。接下来,重庆将提供六个方面的精准服务,让农民工朋友安心返乡、暖心过节、舒心返岗。

    ▲1月4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谢辛回答记者提问。见习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谢辛介绍,重庆人社部门始终积极稳就业、促创业、优服务、保权益,帮助农民工朋友安居乐业。目前,培育了2.3万名劳务经纪人,覆盖全市所有村(社区),为农民工提供“点对点”人社服务;培育126个市级劳务品牌,带动240万人就业;培育127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79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带动就业超过25万人;为农村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6亿元。建立42个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26个驻外劳务办事机构为外出农民工维权,涉及资金1.18亿元。

    春节即将到来,接下来,我市将提供六个方面的精准服务。

    一是强化农民工关怀慰问。市人力社保局将发出一封慰问信,温馨告知春节前后农民工服务事项;在主要交通场站、公园广场等地设立服务站点,提供政策宣传、岗位推荐等服务,并实地走访慰问农民工及留守家属代表。

    二是全力保障农民工返乡返岗。“渝职聘”平台将推出“外出务工脱贫人员返乡及返岗购票服务”专区,赠送“抢票加速包”,对有需求且具备条件的农民工,提供“点对点”的“直通车”服务。

    三是针对性开展就业帮扶。依托劳务经纪人收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意愿和需求,对春节后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提供“1131”精准就业服务,即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就业培训服务。

    四是数字赋能优化创业服务。我市将推广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一键办”小程序,打包求职招聘、培训报名等11个服务事项,为农民工提供全链条就业创业服务。上线返乡创业“电子地图”,发布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信息,帮助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五是切实提供一批工作岗位。线上持续开展直播带岗、送岗等活动,线下深入乡镇、公租房小区分类开展岗位招聘,实现日日有服务、周周有招聘。

    六是根治欠薪保障劳有所得。我市将在全市范围持续开展根治欠薪“百日攻坚”冬季专项行动,确保所有查实的欠薪案件、欠薪隐患在2024年春节前动态清零,让农民工朋友劳有所得、安“薪”过年。

    当前,我市正在开展根治欠薪“百日攻坚”冬季专项行动,将利用一百天时间集中攻坚,确保2024年春节前实现“所有查实的欠薪隐患、欠薪案件动态清零”。数据显示,自行动开展以来,已查处欠薪案件871件,为6253名劳动者追讨工资8972万元。

    聚力实施“五大行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记者还从会上获悉,近年来,重庆抢抓行业发展战略机遇期,出政策、建平台、办赛会、优环境、促规范,推动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连续7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长,累计促进就业超2400万人次。接下来,我市将围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聚力实施“五大行动”。

    黎勇介绍,一是实施“产值倍增”攻坚行动。我市将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专精特新”企业评选等活动,每年征集创新创业项目不少于50个,孵化不少于20个;开展龙头企业评选、骨干企业培育,推进国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战略性和专业化重组,全力培育营收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打造一批有核心产品、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力争全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营收2025年达到1500亿元。

    二是实施“产业生态”创优行动。我市将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政策法规体系,出台网络招聘、机构典型违法行为监管等规范;推动从业人员职称体系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至2025年培育行业领军人才50人以上。

    三是实施“发展平台”赋能行动。我市将推动“1+10+N”产业园体系、“1+5+N”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建设统一、高效、规范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同时,我市将发挥国家级产业发展研究院、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作用,强化产业发展理论和政策支撑。

    四是实施“治理机制”优化行动。我市将推动产业治理机制优化,贯彻落实许可“告知承诺”,便捷市场准入;强化业务多跨协同,实现机构注册许可、统计年报公示多件事“一次办”;建立覆盖全市机构、全业务流程的信息公开体系,开展机构等级评价,形成扶优培强产业发展新格局。

    五是实施“人力资本”引领行动。我市将联合科研机构推动人力资本证券交易理论研究,打造人力资本理论创新高地;探索设立人力资本发展创投基金,鼓励支持人力资本交易实践,孵化人力资本价值金融赋能、人力资本增值收益分配等项目,打造人力资本创新发展先行区,积极助推人口高质量发展。

    编辑:罗建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