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边城”花烛梦——重庆秀山非遗“龙凤花烛”传承发展见闻
    新华社 记者 刘梓桐、赵佳乐
    时间:2023-12-25 20:27

    30多年前,陈建友接到爷爷的电话:“回来吧,把我们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去。”在外务工的陈建友很感动,答道:“下场雨我就回来了。”于是,在一个雨天里,陈建友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乡做花烛的路,这一干就是38年。

    ▲龙凤花烛传承人陈建友正在传授龙凤花烛制作技艺。(重庆日报资料图 胡程 摄)

    在渝湘黔交界的“边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人结亲有一个传统,必须点上4对红烛。这红烛可不同于普通的蜡烛,上面雕刻着龙、凤和花朵等吉祥图案,雕刻技艺精美绝伦,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龙凤花烛”。

    提亲时点“三花烛”,迎新时点“双喜花烛”,拜堂成亲时才能点“龙凤花烛”,洞房时再点上一对小“龙凤烛”……在秀山,花烛的使用非常考究,以前是遵从规矩,现在“老规矩”没了,但寄托着新人美好祝愿的花烛继续流传了下来。2007年,秀山龙凤花烛被重庆市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统的龙凤花烛,颜色较为单一,雕刻图案也比较简易,一对只能卖十几元。由于传统手工艺无法机械化量产,且工艺繁杂、耗时,利润微薄,当地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少有人愿意传承手艺,龙凤花烛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陈建友家三代从事龙凤花烛制作,为提升手工花烛档次,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身为市级传承人的陈建友开始对父辈制作的龙凤花烛进行改良。他的创新,最初是从龙头开始的。

    ▲秀山龙凤花烛制作现场。(重庆日报资料图 齐岚森 摄)

    学艺时,陈建友就有一个疑惑,觉得父亲雕的龙头不像“龙”。在熟练掌握传统技艺后,他萌生了改造龙头的想法。“龙凤花烛的工艺,难就难在龙头。”他说。为此,一连好几周,陈建友挑灯夜战,研究龙角、龙须、龙眼……一个一个细节抠,终于研制出符合人们审美认知的龙头图样,他拿着新款式到市场卖,果然销量好了许多。

    如今,龙凤花烛在陈建友的工作坊里已经花样百出,仅是龙、凤图样就有五六种,颜色形态各不相同。此外,他还研制出寿星烛、牛头烛、花灯烛等多种款式。近年来,陈建友开始探索年轻人市场,推出香薰花烛等文创产品,销至浙江、福建等地。

    “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求,传统技艺更是如此。”陈建友告诉记者,通过不断创新,龙凤花烛从过去十几元一对,到现在作为工艺品卖到120元一对,价格翻了近十倍,有的定制款甚至可以卖上千元。

    上蜡、熔蜡、调色……秀山职业教育中心的工作坊内,一群身穿校服的年轻人正低头专心制作着手中的龙凤花烛。这些学生中,有的认真模仿传统龙凤花烛的样式,有的已经开始创作自己的样式。工作坊四周,一对对形态各异的花烛成品整齐罗列。

    为了让龙凤花烛等传统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秀山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与秀山职业教育中心和秀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等合作,打造“非遗大师工作坊”,实行学徒制教学,着力培养非遗人才。

    ▲秀山县洪安镇的学员们正在学习制作龙凤花烛上的花瓣。(重庆日报资料图 胡程 摄)

    通过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对非遗文化及技艺进行创新,秀山职业教育中心现已开发婚庆、寿庆、香薰等5种类别186个规格的龙凤花烛产品,并推进非遗作品向商品转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目前,秀山职业教育中心龙凤花烛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已培训近2000人,秀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已培训学生56人。

    聋哑人曹雳曾是秀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了龙凤花烛聋哑学生劳动技能特长训练班。毕业后,他留在老师的工作室继续从事龙凤花烛制作,如今已经3年了,工资从每月的1500元增加到3500元左右。他表示,非遗课程教了真手艺,自己有了自力更生的硬本领。

    如今,龙凤花烛在“边城”秀山散发着光芒,照亮一代又一代的秀山人。

    编辑:朱丹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