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我大哥今年55岁,社保只买了5年,满60岁时社保年限只有10年,可不可以补缴社保?……12月8日,“发言人来了——服务企业 惠民有感”重庆社保政策下基层解读活动在大足举行。
现场,5位发言人说案例、讲政策、做演示、答疑惑,从社保参保到工伤保险待遇保障,再到养老金领取,为市民梳理攻略,给出指南。
单位不为员工参保属于违法行为
参保后如何了解自己的社保权益?参加工伤保险,可以享受哪些待遇?领取养老金,重庆都有哪些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来自市区两级社保局的5位发言人把社保服务搬到“发言人来了”活动现场,围绕主题分别揭晓谜底。
市社保局参保管理处处长高峰首先通报了一组数据。截至目前,我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2638万人。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单位为员工参保并缴费是法定义务,不参保就属于违法行为!”高峰在介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时给出提醒,社保权益记录事关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只有确保每年缴费月数和每月缴费基数等信息准确无误,才能享受社保权益。
“那我们啷个随时查看社保权益呢?”现场,一位市民举手,提出自己的疑惑。
高峰解答说,参保人通过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个人社保信息查询”模块、“重庆人社”App的“参保直通车”应用场景等线上渠道,可查询自己所在的单位有没有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况,实现“我的社保我掌握”。
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有4种方式
退休之后,安享晚年,是每一位“打工人”憧憬的美好生活,每个月到账的养老金为退休人员创造了稳稳的幸福。
“我们的工作就是保证养老金准时到账、足额发放,养老保险助您安度幸福晚年。”市社保局养老待遇处处长唐艳向现场群众“安利”了无感认证、自助认证、现场认证、上门认证4种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重庆人社”App上线了“帮你认”功能,这样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也能在身边亲朋好友、志愿者等的帮助下完成认证,不仅实现了“人人都是认证员”,还在全社会营造了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而上门认证,则特别针对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社保服务,社保工作人员直接上门协助完成认证,如此也更好地顺应了群众对于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全新上线三大便民服务应用场景
活动现场,LED屏幕滚动,各种社保应用场景仿佛从社保大厅“搬到”了眼前。
市社保局数据管理服务处处长梁丹带来的“重庆社保便民服务应用场景”让大家耳目一新。
22项参保事项、23项退休事项、19项工伤保险服务事项一一对应“参保直通车”“乐享退休”“工伤无忧”,这正是近期重庆社保全新上线的三大便民服务应用场景。
“我们的工作就是推动更多社保业务线上办、便捷办、提速办。”现场,梁丹说,当前,正处于信息化数字化高速发展时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是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三大便民服务应用场景的上线,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方便快捷地办理个人社保业务。
其中,“参保直通车”应用场景整合了城乡居民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个人参保信息及证明查询打印等22项参保事项;“乐享退休”应用场景汇聚了正常退休申请、养老待遇测算、领取待遇资格认证等23项退休事项;“工伤无忧”应用场景集成了工伤认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申请、工伤保险协议机构查询等19项工伤保险服务事项。
梁丹还透露,目前,“重庆社保”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便民应用上新”系列推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这三个便民服务应用场景实现社保业务轻松办理,通过说明,市民还可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社保政策解读和办事服务指南。
现场“涨知识” 社保服务向基层延伸
“我单位员工被鉴定为六级伤残,最近情况恶化,可否重新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我兄弟去年在工作中发生工伤,今年又在单位摔倒,腿部骨折,是否可以领两次工伤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在此次活动的提问环节,台下群众密集发问,台上发言人精准解答。
对于工伤问题,市社保局工伤待遇处处长石沁给出答案:“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针对医疗补助金,他也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解读。
“收获很多,我们人老了,又不会用智能手机,社保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解答的方式为我们解疑答惑,这样的形式很好。”活动结束后,一位大足市民感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