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点赞!为重报集团17位优秀新闻工作者

两江观媒 2023-01-18 17:51
图片
图片
精彩2022
图片

2022年,重报集团生产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新闻精品,极大提升了集团的竞争力和核心影响力。

《快看!这是重报集团2022年度十大优秀作品》(戳标题,看详情)

这些令人骄傲的成就来源于我们有干劲、有拼劲、有创新能力、有踏实作风的新闻采编人员。

 

在重报集团2023年工作会上,集团领导向3位荣获“第十二届重庆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和14位重报集团“2022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3位荣获“第十二届重庆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图片

 

 · 侯金亮 · 


党报评论部的“急先锋”

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工作室执行主编、主任编辑图片

 

9年多以来,他勤奋敬业,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理论评论任务。先后在重庆日报撰写理论评论文章1000多篇,编辑理论评论版1800余个,参与重庆直辖20周年社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系列评论、全市两会社论、全国两会重要评论等写作。

他积极探索, 充分发挥党报媒体智库作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工作,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率先建立了理论调研基地。

他勇于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响彻青年。在全国党报中率先开展理论宣传视频化探索,创立推出了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在青年群体中掀起了一股理论学习的热潮。

 

 

 

 · 张译文 · 


追光路上的“钉子户”

华龙网全媒体政务中心副总经理

图片

 

“为什么做记者?”“做什么样的记者?”是张译文时时刻刻都在反问自己的两个问题,提醒自己在新闻工作的漫漫长路中,要永葆初心。

她是内容生产创作主力、获奖主力。三次获中国新闻奖,多次获重庆新闻奖。其中,主创作品《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 初心未变》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主持的《百姓故事》栏目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名专栏(一等奖)。  

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才跑得远。张译文带领队伍打造的深度观察类栏目《渝州瞭望台》,也得到了广泛点赞和关注;策划的系列微记录《绝壁问道》被重庆市文旅委列入精品项目进行扶持;参与的主题宣传《喜迎二十大 我看家乡新变化》被中记协纳入了“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展示”项目。

张译文用自己的真诚敬业、勤勉务实、守正创新,映证着那一份初心,坚守着最初的新闻梦想,也希望能带着更多“眼里有光”的年轻人,在追光的路上,一路同行。

 

 

 

 · 陈冬艳 · 


城市国际传播“探路者”

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总编辑

 

图片

陈冬艳在新闻采编和管理岗位上工作21年。她作为核心成员筹建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创建iChongqing城市外宣品牌。作为国际传播专业媒体机构,该中心立足国家站位、坚持国际视野、突出重庆特色,承担起建设海外网络媒体、联络国际媒体、国际合作传播、推广重庆国际形象、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等任务,成为地方国际传播的“生力军”,多次受到上级的肯定。

她将对外传播与对外开放相融合,拓展与外事、商务、文旅、金融、科技、口岸物流等部门的协作。牵头与日经社、莱茵邮报、联合早报等开展项目合作。加强与中国外文局、中国日报、CGTN的内容共建。牵头举办悦来国际传播论坛、2021亚洲企业大会;策划组织了“感知重庆”系列外籍智库和外媒参访活动。

她带领团队探索建立“英文客户端+英文网站+社交账号+渠道分发”模式,建设iChongqing海外网络传播体系,成为重庆开展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牵头研发Bridging News陆海财经英文客户端,进一步壮大海外传播平台。经过4年多的努力,重庆国际传播中心海外媒体用户超过1267万,海外曝光量超25.5亿,互动量超3.66亿。

 

 

图片

 

接下来,我们再来一睹14位重报集团“2022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的风采

 

图片

 

 

 · 陈龙华 · 


“保持初心的守夜人”

重庆日报要闻编辑部编辑

 

图片

 

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陈龙华一直坚守在采编一线。作为重庆日报的一名夜班编辑,一文、一图、一标题、一版面……他都喜欢反复琢磨。他专业扎实,头脑灵活,敢创敢试,力求创新,在长期黑白颠倒的生活中享受新闻创作的乐趣。

2022年,他参与了全市两会、全国两会、重庆日报创刊70周年、重庆疫情防控、重庆高温山火扑救、蒋正全英雄事迹等众多重点新闻策划报道。在重大新闻报道中他积极主动、勇挑重担,全国两会编辑版面获得中宣部表扬,多个作品获得重庆新闻一等奖。面对疫情,他主动要求到单位坚守岗位,在2022年10月、11月,吃住在单位近30天,坚持到疫情好转,起到了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杨骏 · 


“深入一线,传递好重庆经济发展的声音”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图片

积极主动、踏实勤奋是杨骏身上的标签。他自入行起就励志成为一名专家型记者。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自贸试验区等重大事件上,总能看到他靠勤奋苦研获得的独家报道。他的专业认知也得到了行业部门、企业的高度认可,他的意见还被纳入我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十四五规划。2022年,杨骏在重庆日报发稿数量超过600条,居报社前列;其中91条被重庆日报评为质量好稿,质量好稿量位居报社第一。

 

 

 

 · 张珺 · 


“亲历时代,坚守初心”

重庆日报时政新闻部记者

图片

作为“80后”党报时政记者,张珺竭力以勤勉和思考,追求新闻稿件政治效果和新闻效果的平衡和统一。他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专业成熟的业务能力,努力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丰富性、可及性。2022年,他深度参与市委主要领导日常新闻报道,先后在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全市两会等重大采访报道中担任骨干记者。去年11月,他还承担国务院分管副总理来渝指导防控工作的每日新闻报道,圆满完成任务。

 

 

 

 · 周瑄 · 


“生于这个时代,记录这个时代”

上游新闻影视中心副主任

图片

从事新闻工作9年时间虽不算长,但周瑄却有着丰富的摄影和视觉产品创作经验。他说:“摄影是工作,记录是职责和使命,照相机和无人机更是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

2022年夏天,周瑄拍摄的重庆山火救援“人”字图片及视频,充分展现了救援人员及重庆人民的精神力量,鼓舞人心,轰动全网。该“人”字图片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和汪文斌两次在外网转发,还被中国消防博物馆永久收藏。全网阅读量超50亿。

在新闻摄影立足于真实性的基础上,他加入了视觉符号的传达和对美学的追求,让新闻产品更专业,更“好看”,更有传播力。

 

 

 

 

 · 朱婷 · 


“尊崇使命,笃行不怠,践行致远”

上游新闻热点编辑部记者

图片

为了寻找线索,抱着手机刷到深夜;为了获取多方信源求证,常常打数十个电话;不是在写稿,就是在接突发,随时随地……这是朱婷所在的上游新闻热点编辑部记者同事们的工作常态。从业近10年的朱婷干得很得劲。

这十年来,她每天花大量时间自己寻找网络热点,采写了许多传播力极佳的报道。据统计,2022年全年,她平均每月采写的热搜稿件都在10篇以上。

 

 

 

 · 周珂 · 


“匠心创新 打造精品”

都市传媒

编辑部主任

报纸版面设计、图有大观工作室负责人

 

图片

积极探索新时代网络发展下传统媒体的突破是周珂给自己的任务。

2022年,他在重庆晨报报版两次改版工作中,创新版面语言,包装传统媒体,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更重要的是,他主动向新媒体工作发力,完成了重庆都市传媒图有大观工作室的搭建任务,并在疫情封控期间完成了上百幅海报和长图的设计发布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他说:“只要有毅力,有不怕失败的勇气和决心,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

 

 

 

 · 连肖 · 


“做有温度、有力量的记录者”

华龙网融媒体中心记者

图片

说连肖是文字记者,她却喜欢做视频编导;说她温婉安静,但转脸就见她风风火火。连肖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她思维活跃、态度认真。正是因为思维活跃,她参与策划执行的作品经常让人眼前一亮。正是因为态度认真,许多次有难度的任务,她都带给了大家惊喜。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手绘微纪录 | 大道同行》,以及去年策划推出的《三峡库区“寻亲记”》《手绘纪实 | 消失的庙堂》等,这些都是她和小伙伴们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渐渐成型的,然后攻坚克难拿下的。

 

 

 

 · 宋卫 · 


“用技术创新为融合赋能 做心中有‘数’的全能编辑”

华龙网首席编辑

图片

宋卫热衷玩“跨界”。在部门里,他是美编、是技术、是视频后期……他做H5很霸道,只要单位同事有需求,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他。

其实,宋卫在入职华龙网之前还是一个媒体“小白”,他如今所有的技能都是在5年的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学习来的。他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技多不压身,保持空杯心态坚持学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他参与的作品《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 初心未变》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手绘微纪录 | 大道同行》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 陈科龙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今日重庆融媒体编辑中心编辑一部副主任

图片

 

2022年,陈科龙深度参与创新生产了一系列重磅主题策划,如《看见重庆》《答卷》《踔厉奋发谱新篇》《从四个“一”看协调发展》等。过去一年,他和《今日重庆》编辑团队坚持守正创新,在期刊内容建设、融合出版平台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在中国画报协会第九届“金睛奖”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媒体融合奖”, 《20个瞬间里的2020》《影像2020》等作品分获专题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件作品获第二十五届重庆新闻奖二等奖、三等奖;《今日重庆》入选“2022中国精品期刊展”。

 

 

 

 

 · 李鳗亿  · 


“紧跟热点,抒写女性力量”

新女报采编中心主任、新媒体主编

图片

自2012年进入《新女报》,李鳗亿始终以一个优秀新闻工作者标准要求自己,加速向全媒体记者转型,拍摄、剪辑、制作小视频作品。2022年,她积极参与策划执行重大节点和重大主题的新闻报道:“2022智博会‘她’来说”“铭记八月 她们守护重庆城”“巾帼传承中国梦”“她关注 聚焦二十大”等主题稿件,兼顾新女报媒体定位和特色,发布后均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 王薇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都市热报首席记者

图片

 

王薇从事新闻工作15年来,秉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始终扎根在基层一线,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不断出产好的新闻作品。

2022年,王薇带队前往重庆石船镇采访。在最炎热的夏天,她和团队5次前往村镇采访,最终带回了大型报道《地铁开进我们村》。该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被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制作成双语视频播放。

除了做好新闻记者,在这个全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王薇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她通过自学、多问、多看、反复琢磨等方式,学会了写视频脚本,并掌握了简单的视频剪辑技术,不断向全方位媒体人才方向努力着。

 

 

 · 王海成 · 


“翻山越岭,星辰照我”

重庆法治报融媒体编辑中心编辑  

图片

 

坐在电脑面前能编稿子做策划,抓起笔头和相机能写稿子拍照片,“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是他的坚定理想信念。他就是重庆法治报社融媒体编辑中心编辑王海成。

2022年8月25日夜,重庆人民向北碚缙云山山火发起最后的总攻。当天下午,身为退伍军人的王海成在完成当天的编辑工作,经过报社总编辑同意后,前往山火现场采访,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一个个平凡的壮举和感人瞬间,完成了通讯《烈火“烤”验,他们都是英雄……》,用真实和打动人心的细节展现了重庆人民和消防员、武警官兵在山火面前迸发出的英雄气概。

在日常工作中,他还一专多能,负责重庆市法学会公众号运营编辑工作,一人身兼运营、编辑、图编、策划多职,积极策划重要报道并与报、网、刊联动,受到业界肯定。

 

 

 · 刘春燕 · 


“勤谨躬行 以求寸进”

重报集团内参部记者  

图片

刘春燕已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23年。2022年3月她调入集团内参部后,在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社会民生、文化旅游、能源利用等领域持续进行深度走访调研,不到一年时间完成近20篇稿件采写,其中9篇获得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要批示,并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工作中推动实质性改善,发挥了重报集团内参作用,在城市建设、安全稳定、民生福祉等方面履行了内参记者的职责和使命。

在工作中,刘春燕坚持内参真实、准确的要求,践行“现场第一”的原则,实地采访、当面采访、多方采访、不厌其烦采访,抓牢事实、细节、数据,力求稿件在多源头交叉印证中丰富完整、清晰准确。工作永远“在路上”,时间永远“不够用”,新年“归零”,重新出发。

 

 

 

 · Alexander, James Robert John · 


“Continually strive forward as each dawn brings a world of new possibilities”

(不断努力向前,每个黎明都会带来新的可能)

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外籍记者  

图片

2003年,临近大学毕业时,James偶然听老师说起有个来中国教书的交流项目,报名之后,因为他喜欢吃辣,便在工作人员推荐下来到重庆,在这里安下家来。现在,身为记者的他穿行于巴山渝水间,目睹了这座城市的改变和发展,他用母语优势和外籍视角,把中国故事讲给海外受众。

2022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时期,他参与制作了《鹰飞之城》《守护长江》《绿色出行》等多期视频,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的努力和生态修复取得的进展。今年8月,重庆多地突发山火,他奔赴缙云山,在火情一线见证了缙云山的保卫战,并在第一时间采访了“上山救火的老外”,分享了外籍友人与重庆携手共渡难关的故事。作为“感知重庆·好感传播系列活动”主持人,James还走进重庆多个区县,将各地的美景和美食通过直播推荐给海内外观众,让更多游客慕名而来。

编辑马京川
审核王方杰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