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环保民警谭启龙 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周松
    时间:2022-09-09 21:59:53

    嘉陵江边流出黑色的污水,空气中飘来刺鼻的气味,无数证据表明,有人在非法倾倒固体废物,可是到底谁在倾倒,倒在哪里,却无从知晓……

    正在案件陷入困顿之际,一个人站了出来,带领同事们将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的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他就是重庆市公安局环保总队污染环境案件查处支队民警谭启龙。

    今年33岁的他,从2016年成为一名环保民警至今,参与侦办污染环境刑事案件180余件,今年初,被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表彰,成为2021年度全国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突出个人。

    半路出家 自学法律法规20多部

    谭启龙2011年刚加入警队时,他是一名派出所的刑侦民警,2015年市公安局成立环保总队,他通过内部遴选于2016年成为一名环保民警。

    当时,全国都少有专门办理环保类案件的专业警种,重庆是全国第三个成立环保总队的省市。

    为了遴选成功,他做了不少准备,将当时刚实施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背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随后的遴选中他被选中。

    “全新岗位是个挑战,但没想到困难这么多。”谭启龙说,哪怕有群众报案,民警也很可能面临找不到案发现场的窘境。

    “环境不能说话,不可能告诉我们自己受到了伤害。”与刑事案件不同,环境类案件大多没有受害者,甚至报案人都没有。

    谭启龙办理的第一个案件,是一个偷排污水案。

    他们接到群众反映,长江边发现不少黑色污水。可是污水从哪里来,为何而来,群众也不知晓。

    谭启龙和同事来到江边沿江寻找,发现污水是顺着雨水从江边的山林中流出的。于是他们又进山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

    不过,他们在山中找到一个电镀工厂。“难道是工厂偷排的?”谭启龙见案情没有进展,于是想到最笨的办法——蹲守。

    一连数天,他蹲在山林中,直到一天晚上,他再次发现有污水流出,顺着污水找到一根掩埋在地下的暗管,才最终找到确凿证据,证明污水的确是工厂偷排的。该案由此顺利告破。

    作为一名环保民警,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这些年来,他自学了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10多部法律,和一系列技术规范,并成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考取了律师资格证,成了单位的公职律师。

    与罪犯斗智斗勇 屡破大案要案

    6年的职业生涯中,谭启龙破获了许多疑难刁钻的环保类案件,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环保专家。

    开头提到的案件,正是谭启龙今年牵头破获的一起特大跨省非法倾倒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

    今年2月,北碚区公安分局食药环支队接群众举报,称嘉陵江边有人倾倒固体废物。北碚警方接到举报后,鉴于案情重大,立即上报到了市公安局,市公安局环保总队随即集约北碚分局、合川区局等单位警力成立专案组,全力侦办,谭启龙是专案组的负责人之一。

    “我到现场勘查发现,倾倒的固体废物为褐红色类似泥土的物质,散发出刺鼻性气味,流出黑色的污水。”经检验,这些固体废物是锂电池正极材料滤除渣,这是一种电池材料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但是到底有多少个非法倾倒点,有多少固体废物,是谁运来倒的,谭启龙没有任何线索,不过经验丰富的他却有不少办法打开僵局。

    他和同事们一边走访周边电池材料企业,一边通过查看高速公路货车监控视频,最终锁定了可疑车辆。

    “我们发现,嫌疑货车都是晚上来倾倒,并且倾倒时车灯都不开,非常狡猾。”不过犯罪嫌疑人的反侦察没有难倒谭启龙,他和同事们运用上了高科技手段——热成像无人机。

    说着,谭启龙掏出手机给记者播放了一段无人机拍摄的画面:灰白的画面里,两辆渣土车的轮廓一清二楚,它们停在一处空地上,随着车斗的升起,一大团明显与周围颜色不同的物质从车斗中被倾倒出来,顺着斜坡往山谷中流去。

    掌握了犯罪的直接证据,谭启龙和同事们立即控制了渣土车司机,并顺藤摸瓜查获了主要犯罪嫌疑人杨某和龙某等人。

    据杨某和龙某交代,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打击,他们安排司机从四川某电池材料企业将固体废物运出后,会先运到重庆合川的山区里隐蔽,待到晚上夜深人静时才出来倾倒,有时是山谷,有时是废渣场。在废渣场倾倒完,还会找来推土机推平并覆盖一层泥土掩人耳目。

    经查实,该案犯罪嫌疑人累计倾倒固体废物4.7万余吨,经生态环境部门认定,非法倾倒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滤除渣,含有重金属锰、镍、锌等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植物及人体具有毒害性,会造成附近水源、土壤严重污染。

    近年来,谭启龙先后参与“长江流域污染环境违法犯罪集中打击整治”等20余个专项行动,侦办污染环境刑事案件180余件,其中公安部督办等大要案件20余件,多起案件被公安部、生态环境部、最高法、最高检评为当年十大精品案例。

    运用科技使犯罪无所遁形

    在打击破案的同时,谭启龙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刚成为环保民警时遇到的难题——如何发现环境污染犯罪。

    为此,他在破案之余,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出生产原料溯源法、物料平衡和算法、信息交叉比对法等一系列方式方法。

    所谓生产原料溯源法,是通过了解企业原料使用情况,掌控原料供货渠道,发现末端“黑作坊”。

    而物料平衡和算法,则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企业生产原料、用水、能耗、生产工艺等,核算企业污染物产量,筛查非法排污企业。

    “例如该企业生产1000吨货物,需要产出10吨废水,可实际排放的废水却只有1吨,就可能存在偷排的问题。”

    2018年4月,谭启龙在对沙坪坝区某印染企业进行检查时,通过对该企业污水处理厂兼氧池内污水分析时发现,该企业污水处理“菌群”不活跃。“这些菌群主要是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污染因子,起到降低污染物含量的作用。”

    谭启龙说,“菌群”不活跃,意味着它们没有“吃”到足够的污水,他敏锐地察觉到,该企业存在偷排污水污染环境的嫌疑。

    随后,他立即进一步对企业生产原料、生产工艺、能耗等数据进行核算,发现该企业排水量与用水量数据存在巨大差距,该企业利用私设暗管方式偷排污水的作案嫌疑进一步上升。

    谭启龙随即使用管道机器人,对企业兼氧池周边地下管道进行探测,最终在兼氧池与厂区雨水沟之间发现暗管和潜水泵。

    经查,2018年3月至4月期间,该企业负责人郑某在明知该企业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安排工人私设暗管偷排企业未经处理达标的废水进入嘉陵江流域,偷排污水量达41870吨,造成生态环境损害。郑某也没有想到,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被小小的“菌群”出卖了。

    针对当前环境污染新形势新领域,谭启龙还深入船舶航运、电子废物处置、医疗垃圾处理、铝制品加工、医疗卫生等行业,调研行业规律特点,分析行政管理漏洞、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先后撰写《主城区及周边非法重油、渣油使用及整治研究》《长江流域重庆段污染环境案件调研报告》《浅谈重点排污单位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环境案件的规律特点及对策建议》等调研文章,提出对策建议,促进相关行政部门进一步优化完善管理机制,堵塞监管漏洞,收到了以打促防、以打促治的良好效果。

    主编:余虎 | 编辑:柏云辉 | 审核:隆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