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保护发展传统村落 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重庆日报 廖雪梅 王天翊 张锦辉
    时间:2022-08-15 06:54:34

    让传统村落“留”下来、“活”过来、“旺”起来—这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需要。

     

    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了《重庆市“十四五”期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推动形成“政府、村支两委、设计师、建筑工匠和村民”共同参与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机制,并建立起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库。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整体提升村容村貌;同时,挖掘、传承、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传统村落、老院子、古建筑等,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溪涧灵动,绿影婆娑,屋舍俨然……顺应山水、留住乡愁的传统村落,正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巴南区石龙镇覃家大院修复完工

    百年古村落重现“巴县老院子”风貌

    8月11日早上9点,室外温度已升至35℃。杨秀才老人的房屋仍是凉爽宜人、微风徐徐。他喝着老伴沏好的茶,看着院里盛开的荷花,神情怡然自得。

    ▲8月10日,巴南区石龙镇大连村覃家大院,修复后重现了原有风貌。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杨秀才是巴南区石龙镇大连村覃家大院居民。说起近一年来覃家大院发生的变化,他脸上笑开了花:“我们大院有一百多年历史。最近刚维修完房子,周边环境也好看了很多,大家都觉得很好!”

    覃家大院是清朝晚期(约1890年)富绅覃应礼修建的房屋,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2020年被列入第二批重庆市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覃家大院占地3822平方米,一直有人居住。像这种面积大又保护得较好的传统建筑,在全市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巴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不过,由于年久失修,覃家大院不可避免地出现屋顶漏雨、木料腐烂、门窗雕刻模糊不清等“病况”。加上一些居民有把木材堆在屋内的习惯,消防问题让人揪心。

    覃家大院居民吴泽淑告诉记者,一些邻居虽然喜欢覃家大院的环境,但因担心消防隐患,只好忍痛迁往别处。

    去年9月,在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资金支持下,石龙镇对覃家大院启动了修复“手术”。设计师每个月都要到村里五六趟,与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很快,在各方的推动下,覃家大院增设了消防水池,摆放了60多个灭火器箱。居民家中有了卫生厕所,周边配套了公厕。大院附近还新修了停车场,门口的池塘也精心打造了一番,看起来颇为“养眼”。

    覃家大院由院坝、天井、碉楼等建筑群体构建而成,榫卯结构的房屋古朴雅致。镂空窗户上的福禄寿喜、花鸟虫鱼兽等图案栩栩如生。覃家大院精美的建造技艺,给修复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为保证大院修旧如旧、原汁原味,维修用的材料都是老瓦和原木,其中80%是老物件。

    “我们妥善处理不同时代的传统建筑,不乱拆任何建筑,不随意改变建筑,尽可能保持覃家大院原有建筑风貌。”石龙镇党委书记袁强介绍,覃家大院建筑修复采取“修”“补”“换”“清”四种模式。其中,“修”是修缮现状建筑破损的屋面和结构;“补”是补充建筑缺损的墙体构件;“换”是对建筑中损坏严重的构件进行更换;“清”是清理建筑立面。

    不仅如此,石龙镇还邀请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周氏木作市级非遗传承人周奎对覃家大院内一些风化、剥落的门窗雕刻、构件进行了修复,一些已经消失的“细节”再现在世人眼前。

    如何擦亮覃家大院的名片,吸引更多游客来此观光、休闲,也是修复完工后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将通过文旅融合,共下石龙发展的‘一盘棋’。”袁强介绍,覃家大院修缮结束后,大院的部分房屋将被改造成历史展览馆,展出石龙镇历史;剩余房屋将改造成民宿,供游客住宿和体验。

    目前,已经有多位投资商联系石龙镇,希望合作开办民宿。上月,市内历史、文旅专家以及多位旅游企业负责人汇聚一堂,为覃家大院的保护、开发以及推动全镇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覃家大院是巴南第一个以乡村田园生活体验为依托的休闲民宿传统古村落。下一步,我们将把覃家大院和附近的杨氏碉楼联动打造,叫响‘巴县老院子’品牌,实现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双赢。”袁强说。

    涪陵区蔺市镇凤阳村借力红酒小镇建设

    让传统村落“活”起来“火”起来

    “这里不管是风景还是人文都让人惊艳,就像我的梦里老家一样!”前不久,市民王先生和家人从中心城区自驾来到涪陵区蔺市镇度假,看见凤阳村里的青石板、木阁楼、雕花窗,情不自禁发出感叹。

    ▲8月11日,经过改造的涪陵区蔺市镇凤阳村,焕发新的活力。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凤阳村建于明末清初,与美心红酒小镇隔溪(黎香溪)相望。这里有原住民70多户,巷道纵横交错、迂回曲折,川东民居风格的建筑设计精美,2014年凤阳村被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过去凤阳村虽然有过两次改造,但环境设施仍未完善,无法吸引更多游客。今年,涪陵区打算在此启动新一轮整治工程。这也是该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以来实施的第三次改造。待凤阳村改造完成后,全村的“颜值”“气质”将进一步提升,能更好地彰显巴渝古村落“诗与远方”的魅力。

    凤阳村支部书记李小东是土生土长蔺市人,他对村里近年来发生的变化记忆犹新。

    凤阳村成为传统村落后实施的第一次改造,是在2019年。当时,凤阳村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开展了污水管网改造“手术”,并对村庄外围龙门桥一带环境进行了“大扫除”。

    提到此次“微改造”带来的变化。李小东说,以前的凤阳村垃圾随风飘、污水到处流,头顶上的电线乱得像蜘蛛网。改造工程完成后,硬化的人行道修到每一户居民家门口,电线也被规整得井然有序。整洁的街道环境让大家感到更加舒心。

    此后,凤阳村环境不断“升级”。去年8月,镇里针对凤阳村周边一处废弃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升级,改善了周边水环境。依水新建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滨江公园,村民出门就有亲水、近水的地方,生活更加惬意。

    当村容村貌变得整洁有序,保护民居、民俗工作紧接着就提上了议程。

    2020年,作为传统村落的凤阳村迎来了第二次大变化。蔺市镇利用市级重点镇项目补助资金,开展古镇传统院落保护修缮与利用工程(一期)建设,完成了房屋修缮、电气照明、给排水及消防安全设施等改造和升级。不少老房子的原有风貌得到恢复,当地明清建筑风格更加凸显。

    鲁家院子和蒋家院子修复成为此次改造的重头戏。重庆日报记者在凤阳村看到,经过能工巧匠修复的鲁家院子院落精巧、空间流畅,各种木雕造型生动,方格窗内雕刻的文字、图案十分精美。

    不仅如此,凤阳村还打造了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古镇乡情展览馆,展示蔺市历史名人、革命烈士、名人家风家训等文化底蕴,弘扬蔺市君子文化、农耕文化等历史文化。

    看到凤阳村变得一天比一天漂亮,蔺市打算将网红旅游景点和古镇旅游结合起来,借助美心红酒小镇的名气,让这个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

    为此,涪陵区邀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专家为凤阳村第三次改造量身定制设计方案,并争取到2022年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资金支持。

    根据改造方案,凤阳村不仅将开展32户共3000平方米的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相应消防、人居环境改善等建设,还将修建绿道、开设小火车,吸引对面红酒小镇客流,形成百年古村落与热门旅游景点之间的良性互动。预计明年上半年,修葺一新的凤阳村将正式亮相。

    在“十四五”末,蔺市将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突破口,实现更大范围的文旅融合发展。届时,全镇乡村旅游面积将达到2000亩左右,是目前红酒小镇的两倍。通过对接现代热门景点资源,凤阳村将展开新的突围探索,在乡村旅游中“活”起来、“火”起来。

    北碚区澄江镇柏林村推动传统村落活态传承

    老院子还没改造好就有千万级项目找上门

    最近一段时间,北碚区澄江镇柏林村王家院子的十多户村民喜事不断:自家老房子的改造进入尾声;迁建房设计几经修改已合乎心意,即将开工;一位外来商人看到商机,签约投资上千万元,将与村集体公司联合成立企业打造1000亩柑橘园。

    ▲8月11日,北碚区澄江镇柏林村王家院子改造进入尾声。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村集体的‘锅’里头有了(收益),我们的‘碗’里头就有了(分红)。”年过七旬的王家院子住户王康勇说,“看来改造工程是搞对了!”

    王康勇提到的改造工程,就是柏林村老院子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柏林村现有9个老院子,其中8个可以追溯到清代道光年间。2021年2月,王家院子被列入第二批重庆市传统村落名录,并在当年底成为柏林村第一个启动保护发展工作的老院子。

    老院子还没改造好,就吸引上千万元的项目主动找上门,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柏林村有何高招?

    “我们一开始就为老院子制定了保护与发展相融合的思路。”北碚区澄江镇镇长陈运鹏介绍,以往的传统村落大多侧重于静态保护,很少将其作为资源盘活乡村经济。

    重庆日报记者看到,王家院子拥有保存完整的四合院,以及原石、土墙、青瓦、石桥、溪流、竹林等景观要素。院子改造完成后,将用作餐饮、民宿、书吧、研学、展示等功能区,发展乡村旅游。

    “我们希望实现从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变。”陈运鹏说,实现转变的第一招,就是明确保护与发展相融合的思路,由村集体公司和专业机构提前谋划功能布局,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但是,王家院子涉及17户村民的产权,动工前仍然有8户在其中居住,他们为什么愿意把房子腾出来交给“外人”运营呢?

    柏林村的第二招,就是通过分类施策,满足老院子村民的合理诉求。

    对仍有居住需求的8户村民,村集体公司以租赁的形式获得其在王家院子的房屋使用权,并预付20年租金支持其在村里合适位置迁建房屋。迁建方案由专业机构设计,外观风格是整齐划一的青瓦白墙,与村落整体景观相得益彰;房屋的朝向、功能布局、内部装饰等细节,则最大限度满足村民的想法。

    已经很久不在王家院子居住的9户,同样以出租的形式获得收益,并且保留房屋产权,租期满后收回房屋使用权,房屋硬件设施也比改造前更好。

    有了村民的配合,柏林村传统村落的活态传承就有了实现的可能。但如何平衡好保护与发展呢?柏林村的第三招,就是王家院子的打造既要修旧如旧,又要提升品质。

    为了尽可能保留王家院子的原汁原味,改造工程先对每一栋房屋进行鉴定,识别出只需做加固和修缮处理的房屋,尽量避免拆除重建。改造过程中,保存尚好的木料、石料继续使用;无法使用的尽量就地取材制作,当地找不到的大块青石,再从周边区县挑选、购买。

    在修旧如旧的同时,许多细节也体现了品质提升,比如屋顶的瓦。以前,房屋的防水全靠铺瓦片,但瓦片容易受大风或者动物外力而发生位移,屋顶积攒的垃圾污垢也容易造成排水不畅,影响防水效果,导致梁柱腐蚀。而改造后的房屋,屋顶和瓦片之间打上了一层砂浆用于防水,瓦片被砂浆整齐固定在屋顶,发挥装饰和隔热的效果。

     

    编辑:何洪 | 审核:王方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