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寻访重庆统战地标①|特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见证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1-11-15 06:40:14 | 记者:周尤 齐岚森 | 编辑:陈韫宇
     
     
     
    【开栏语】
     
     

    重庆,是一座统战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既是党领导的统战工作重要实践地、民主党派的主要发祥地、中国“政治协商”的诞生地、首个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也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直接领导和亲自从事统战工作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统战资源和优良的统战传统。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用“十个坚持”来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持统一战线就是其中的宝贵经验之一。


    为加强重庆统战历史文化宣传,高质量推进重庆统战文化建设,今起,市委统战部联合重庆日报推出“寻访重庆统战地标”系列报道活动,邀请“地标讲述人”讲述该地标的历史故事和时代价值,展现重庆悠久的统战历史、光荣的统战传统、深厚的统战底蕴、丰富的统战实践。敬请关注。

    统战地标——特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抗战时期,这里成为中共及各民主党派活动的重要场所。在特园,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曾三次拜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留下了一段共产党领导人与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风雨同舟、共商国是的佳话,也见证了中国民主同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成立。

    地标讲述人:

    林勇,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原常务副馆长。

    ▲地标讲述人林勇正在向记者讲述特园的故事。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立冬不久,山城初晴。

    美丽的中山四路,静谧悠然。黄桷树参天,阳光自缝隙中洒落下来。这条不到一公里的街道,串起众多历史遗迹,一砖一瓦都是故事。

    嘉陵江畔的特园,便是其中之一。

    特园,原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抗战时期,这里成为中共及各民主党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见证地,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探索、实践的历史见证地。

    “中国民主同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就在此成立。”在地标讲述人、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原常务副馆长林勇的带领下,我们走进特园,也走入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往昔。

    ▲位于渝中区上清寺的特园康庄旧居遗址。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特生一是愿意,二是不怕!”

    “我们先说一说特园的主人,鲜英。”在林勇的介绍下,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

    鲜英,生于四川西充,曾是张澜的学生,后任川军要职,担任过重庆铜元局(即铸币厂)局长、南充和绵阳地区行政专员等职,经历横跨军、政、商三界。鲜英字特生,所居宅院故名“特园”。

    1938年,周恩来向张澜表示,中共将在西南地区开展活动,但缺乏一个据点。张澜回到重庆后,便与鲜英商量此事。当时重庆虽设有八路军办事处,但一般人不敢去,怕遭国民党迫害。鲜英是四川有地位有名望的士绅,又是已退休的军政人员,若在特园活动,较无安全顾虑。

    1938年底,周恩来、董必武等到重庆后,便面晤鲜英表达希望借特园做联络活动场所之意。鲜英回答:“特生久有报国之志,今天周先生、董先生如此推心置腹为赴国难,我一是愿意,二是不怕。”

    正是这句“愿意,不怕”,让特园成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的重要场所和秘密基地。

    当时的特园,几乎每天都是贵客盈门、胜友如云的场景。到访的爱国人士有黄炎培、沈钧儒、史良、李公朴、郭沫若、陶行知、柳亚子及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张治中等。

    ▲位于渝中区上清寺特园康庄旧居遗址内的鲜英会客厅。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比较弱小,鲜英能这样做,很不简单!”在林勇看来,鲜英作为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地方军政人员,正是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正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斗、献身的政党,才会全力以赴支持中共的工作。

     两个民主党派从这里发祥

    在特远旧址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块汉白玉材质的石碑。碑体为三块三角形石材,由小到大重叠。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6个大字,以及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位于渝中区上清寺的特园康庄旧居遗址。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这块石碑就是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成立纪念碑。

    抗战相持阶段,不少国民党上层人士对蒋介石的反共、投降政策已有深刻认识,他们支持中共倡导的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却没有团结成为力量,影响有限。

    1943年2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谭平山、王昆仑、陈铭枢等打破禁忌,组织了民主同志座谈会。

    两年后的1945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重庆特园举行第一次全体大会,宣告成立。

    1949年,民革、民联、民促及其他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举行了第二次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会议,统一成为一个组织,仍称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说起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我想讲一件特别的文物。”跟随林勇,我们来到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展厅,在一副名为“白绸巾密信”的展品前驻足。

    “这块白绸巾上面既没有人,也没有景,仅有6行毛笔字。涉及的(谭)平山、(柳)亚子、(郭)春涛、真如(陈铭枢)、蕴兄(朱蕴山)、(何)香凝、(李)济深等人,都是中国国民党的资深党员,民革的创始人和领导人。这其实是一封特殊的信,诞生于70多年前,由李济深1947年在香港所写。”林勇介绍,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统治集团不顾国内外反对,摩拳擦掌准备内战,对反对内战的民主人士也采取极端措施加以镇压。为了联系到民联的同志“迅即来港,共同筹策一切”,李济深、何香凝联名写了这封特殊的信,将它缝在衣服里面,躲避国民党军警的严密检查。

    “这封颇具传奇色彩的信,成为当年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甘冒生命危险,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一起,毅然投身革命洪流的历史见证。”林勇感慨。

    除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特园还见证了民盟的诞生。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国共关系十分紧张,内战一触即发。1941年3月19日,黄炎培、梁漱溟、左舜生、张君劢等一些中间党派负责人,决定在统一建国同志会的基础上,联合“三党三派”及其他社会贤达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特园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进行改组,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的成立,加强了中间党派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主力量的团结,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抗战、民主团结的最可靠朋友。

    “提起民盟,就不得不提毛泽东三顾特园会晤民盟主席张澜的故事。”林勇回忆起了这段历史,1945年8月28日下午3时半,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开启为期43天的重庆谈判。

    “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虽事务繁忙,却三访特园拜访张澜,讨论时局,共商大计。”林勇说,特别是毛泽东在特园曾说,“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

    在那个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这句话让当时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1949年9月,民盟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工作。

     “在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最终能取得统战工作的胜利。”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我是今天的讲解员李超。”已经在陈列馆当了12年讲解员的李超每天都要接待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2008年5月,依特园康庄旧居遗址建立了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2011年3月,扩建后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

    扩建后陈列馆建筑面积一万二千余平方米,内有四层展厅,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无党派人士等历史陈列组成。展出历史图片三千余幅,文物史料一千余份,珍贵实物一千二百余件。其中,有“镇馆之宝”——《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冯玉祥题写的“民主之家”匾额、《范朴斋日记》手稿、胡厥文家属捐赠的《无髯诗文手稿》等,还有鲜英的后代捐赠的珍贵文物原件八十多件。

    ▲位于渝中区上清寺特园康庄旧居遗址内的鲜英卧室。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有许多个第一。

    它是全国统战系统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它是第一个以中国民主党派历史为主题的陈列馆;它也是第一个“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

    从2011年3月开馆以来,截至到今年10月,接待观众530万人次,充分发挥了宣传、教育、培训、研究综合功能作用。

    “在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最终能取得统战工作的胜利。”在陈列馆讲解的12年里,李超对统战工作有了深刻理解。“统战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李超说,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思想不统一,心就不会往一处想,劲也不会往一处使。他说,身为讲解员,更要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而研究统战历史多年的林勇则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称为“薪火相传的精神家园”。

    林勇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导,我们在研究特园的历史定位时更加清晰、准确。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特园见证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展统战工作的光辉历史,见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壮大的历史。因此,如果说重庆是一座有着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那么特园就是承载它光荣历史的不可或缺的坐标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