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即日起 重庆残疾儿童康复小程序正式上线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1-10-11 19:33:21 | 记者:杨铌紫 | 编辑:陈韫宇

    10月11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残联获悉,由市残联建设开发的“重庆残疾儿童康复”小程序于今日正式上线。

    该小程序包含通知公告、政策介绍、康复机构、区县残联、在线办理、资料下载中心、康复知识、地图定位等功能,将进一步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好地为残疾群体及其家庭提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介绍、残疾儿童康复知识普及等便民服务。

    据悉,重庆残疾儿童康复小程序的上线,是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2018年10月1日,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残疾儿童康复从项目式救助转变为制度化保障。

    为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取得实效,市残联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市政府建立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连续三年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纳入市级民生服务实事项目。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制定了《重庆市疑似残疾儿童诊断补贴实施办法(暂行)》,督导区县残联建立持证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和服务基础台账,实时掌握持证残疾儿童的数量、类别和康复需求等情况。加大康复服务供给,制定了重庆市地方标准《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级划分要求》,评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161家280个类别,实现所有区县全覆盖。加强康复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开展了智力、孤独症、肢体等各类专题培训班近20期,培训骨干人员2100余人次。

    救助制度实施三年以来,全市共为2.02万人次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肢体矫治手术、基本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康复救助服务。通过康复救助,听力残疾儿童走出无声世界,智力、肢体(脑瘫)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在生活自理、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提高和改善,切实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重庆残疾儿童康复”小程序基本介绍

    一、主页显示:通知公告、政策介绍、康复机构、区县残联、在线办理、资料中心、康复知识。

    二、次页显示

    (一)政策介绍:有关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通知文件等。

    (二)康复机构:

    1、按类别查询:听力康复训练机构、视力康复训练机构、肢体(脑瘫)康复训练机构、智力康复训练机构、孤独症康复训练机构、辅助器具适配机构、肢体矫治手术机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机构。(点进去后按机构等级排列,点击具体机构名称跳转展示其服务类别及等级、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按区县查询:显示区县列表(点进去后按项目类别排序,点击具体机构名称跳转展示其服务类别及等级、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三)区县残联:展示区县残联地址、联系人(康复干部)及联系方式。

    (四)资料中心:各类申请表、审批表等资料下载中心。

    (五)康复知识:不定期上传残疾预防、康复知识、心得分享等内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