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高温保进度 重庆建筑工地防暑降温有“凉”方
▲龙兴足球场项目部施工人员战高温、抢工期。中建八局供图
最近几天,重庆开启“烘烤”模式。许多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人们仍坚守岗位,为城市建设挥洒着汗水。8月1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访了部分工地,记录下建设者们的奋斗姿态。
蔡家大桥项目:
错峰施工,早班时间提前到6点
早上6点,许多市民还在睡梦中,建工集团蔡家嘉陵江大桥项目部安装工刘灿洪已出现在蔡家大桥桥面上。虽是清晨,他仍穿着长袖衣服,戴着厚手套。在他周围,还有许多“全副武装”的工人。
刘灿洪主要负责蔡家大桥主桥交接墩检修道栏杆安装及主桥检修道施工。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夏天的桥面施工,防烫是关键。因为阳光暴晒后,桥梁表面温度骤然升高,栏杆等钢结构更是热得像烙铁。不做好防护工作,就很容易被烫伤。许多工人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每人每天要喝四五公斤水。
为 应对高温“烤”验,建工集团蔡家大桥项目部采取了错峰施工的方式,工人们分成两段时间上班,早上6点到11点,下午16点至20点。
虽然天气热、任务重,工人的健康与安全也要充分保障。为此,项目部备足了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液、板蓝根颗粒冲剂等防暑降温药品。工人们的宿舍空调也全部进行了检修维护,确保他们能够得到较好的休息。
在刘灿洪和工友们的努力下,蔡家大桥主桥桥面防撞栏杆基础已完成80%,栏杆安装完成50%。预计今年10月左右,这座桥梁将通车,串联水土、蔡家、礼嘉、大竹林等重要组团,缓解渝武高速交通压力,届时市民开车从北碚到照母山片区最快只需15分钟左右时间。
龙兴足球场项目部:
施工现场设休息亭,免费供应绿豆汤
王红雷是中建八局龙兴足球场项目部的一名焊工,他不仅每天工作要长袖、厚衣服加身,还要经常遭遇1500摄氏度热源的炙烤。
▲中建八局龙兴足球场项目部焊工王红雷。中建八局供图
“我们工地的防暑降温措施做得很到位。”他告诉记者,目前,他和工友都是干两头,歇中间,上午6:30-11:00,下午16:00-19:00上班。施工现场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供应充足,还有免费的绿豆汤喝。
王红雷最喜欢的还是工地上的休息亭。龙兴足球场项目的施工现场共设有4个休息亭,每个休息亭约5平方米,可供十来人休息,亭内配有热水器和茶水桶,不管是休息还是喝水都很方便。
中建八局龙兴足球场项目部负责人介绍,龙兴足球场项目位于两江新区,是重庆市打造的首座专业足球场,现已进入钢结构收尾阶段,室内正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共有900多名工人奋战在施工一线。该项目预计2022年10月试运行,可容纳6万人观赛。
记者还了解到,为保障我市高温期间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市住房城乡建委上月已下发通知,要求除抢险排危作业外,当日气温超过37℃以上、40℃以下(不含40℃),严禁11:00至16:00进行室外作业;当日最高气温超过40℃时,经采取降温措施不能使施工场所温度低于37℃的,停止施工作业。
十八号线金鳌寺车辆段:
高温时段更多采用机械化作业
8月1日上午9点半,大渡口鳌山村附近——在建的轨道交通十八号线控制性工程金鳌寺车辆段施工现场,旋挖钻、吊车等50多台机械设备快速运转,两台洒水车来来回回地洒水降温降尘。
施工现场,35岁的张祖欢正在进行边坡支护锚杆钻孔,旁边降尘降温的雾炮机轰轰作响。“现在自动化作业,一台空压钻机仅需我们两人,工作强度至少减少了一半,效率却提升约2倍。”张祖欢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业区内,很少见到像张祖欢这样露天作业的施工人员,更多是机械作业。
▲施工人员正在安装调试钻孔设备。
“若不是采用机械自动化施工,该作业面至少需要1000人,现在只需600人。”中铁二十二局重庆轨道十八号线土建十标现场经理何伯绍表示,目前,施工现场主要是桩基钢筋笼安装作业,在不影响工期的情况下,项目部减少了高温时段露天作业的施工人员,上午主要以带有空调的机械设备钻孔为主,操作手不用直接暴露在地面上,工作时间为上午5:30-10点;下午4点半到晚上10点,主要从事人工密集型吊装作业,“一根桩基吊装需要4-6人,每天至少安装50根桩基”。
▲施工人员正在接防暑降温茶水。
为应对高温,项目部每天为施工人员熬绿豆汤,发放藿香正气液、王老吉等防暑药品和饮品。同时,增加作业区通风设备和地面洒水频率等。
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称,目前,金鳌寺车辆段推进顺利,土石方开挖及回填已完成90%,预计8月底全部完工。同时,该试车线隧道预计年底主体完工,运用库等工程明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