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时节,位于江津区广兴镇沿河村的枳壳种植基地呈现一片丰收场景,该村的1000余亩枳壳成熟了,漫山遍野的枳壳正迎来采摘高峰期。
枳壳又名“酸橙”,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江津区广兴镇一直以来是西南地区著名的枳壳药材产区,有数百年的枳壳种植历史,是全国三大枳壳之一“川枳壳”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据《江津县志▪柑桔志》记载:“江津栽培枳壳始于明代,以广兴栽培最早,沿河两岸至清代已是枳壳成林,远销海外。广兴出产的枳壳气味浓烈、药效显著,被清代商家、医家誉为‘江津枳壳’。”2019年8月13,中华中医学会以广兴枳壳质量标准发布“川枳壳”“川枳实”道地药材国家标准,2020年,“江津枳壳”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商标”。
近年来,广兴镇探索“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发展的订单农业模式,大力培育优质枳壳基地,先后引进了江津区广沿果蔬种植股份合作社、江津区殿秋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等一批新型经营主体,2020年沿河村枳壳产业获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前,广兴镇建有标准化优质枳壳基地4个,种植面积1500亩以上,今年全镇枳壳产量将突破30万斤。
“今年的枳壳长势喜人,估计产量将达10万斤以上。”江津区广沿果蔬种植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刘茂看着硕果累累的枝头喜笑颜开。据了解,该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6月,现有枳壳种植面积280亩,合作社以探索“三变”改革为基础,带动周边82户农户以土地流转金或者资金入股的形式成为股民。
“土地分成有收入,采摘枳壳每天还能拿到近200元的工资。”沿河村五社村民刘成科说。
与刘成科一样,农户们把自家的土地入股到合作社里,还在基地做些施肥、除草和采摘等工作,每户一年能从中获得2000-10000元的收益,农户们还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枳壳。同时,合作社还不定期邀请专家为农户讲授种植管理知识,让他们既能增加收入,又实实在在掌握了技术。
接下来,广兴镇计划实施枳壳产业“五园”工程(品比园、母本园、种植园、加工园、文化园),不断推进枳壳产业品牌化,力争建成5000亩市级枳壳生产基地,带动綦河流域发展枳壳种植10000亩,让更多村民通过种植枳壳实现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