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被业界赞誉为“象牙微雕”的攀钢诞生背后 这家在渝央企立下汗马功劳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1-06-16 12:36:54 | 记者:陈钧 | 编辑:陈韫宇

    攀枝花钢铁基地,是在党中央领导之下,我国第一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中国大三线建设的历史物证和重要里程碑。建设攀钢由毛泽东主席亲自决策,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邓小平同志亲自选址,举全国之力建设完成。攀钢的整体规划和几乎全部设计均由原重庆钢铁冶金设计院承担,重庆院因此成为国内第一家能独立承担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计的设计院,并向世界证明了新中国钢铁事业能够自力更生发展的强大底气。

    ▲攀钢建厂前原貌

    ▲夜幕下的攀钢全景

    ▲攀钢轨梁万能生产线,由重庆院设计,实现了我国高速重载长尺钢轨的从无到有,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自立自强,为我国铁路的大发展、大提速尤其是高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建国之初,新中国百废待兴,钢铁作为工业的面包,被国家确立为优先发展的产业。195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签发冶金部王鹤寿部长关于“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能否设想更快一些”的报告,批准了开发攀枝花的设想。3月至6月,国家计委组成西南规划组,进行以钢铁为中心的西南规划工作。1958年秋,为了响应党中央发展西南地区钢铁工业的号召,冶金工业部决定将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钢铁设计部分成建制迁往重庆,经过鞍钢大规模恢复建设磨练的800余名设计将士及其家属举家搬迁,于9月21日至10月4日乘火车专列抵达重庆,成立重庆黑色冶金设计院,简称重庆院。

    ▲黑色冶金设计院办公楼,新中国钢铁工程技术的摇篮

    ▲毛主席对攀枝花建设的批示

    1964年10月,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到西昌和攀枝花调查建设大三线“钢铁基地”的厂址,由西南局和川、云两省主要领导陪同。两位副总理回京后,中央很快就把厂址确定在四川省盐边县的弄弄坪,并立即通知了西南局、川云两省及冶金部。冶金部立即通知重庆院:要求迅速组织工作队,开赴盐边县弄弄坪现场,做好建设前的准备工作。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为了作好备战,根据毛主席的指示,1964年,中共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攀枝花钢铁基地是三线建设的重点之一,毛主席对此高度重视。他说:“建不建攀枝花,不是钢铁厂问题,是战略问题。”“如果不把攀枝花的钢铁厂搞起来,我睡不着觉。”

    在当时遭受经济、技术封锁,国内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直接领导,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了我国最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最优秀的冶金专家、制造专家,汇集近10万建设大军,聚集金沙江畔,拉开建设攀钢艰苦卓绝的大会战。在国家重托下,1965年大年初二,重庆院率先派出第一批70多名设计人员,背上行李和制图工具动身奔赴攀枝花,后又有大批设计人员陆续奔赴现场,设计高峰期重庆院现场设计人员多达400余人。当时的攀枝花荒芜人烟、高山峡谷,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设计人员每天乘小木舟横渡金沙江,自己动手建干打垒住房和茅草席棚、自己做设计工具、自己开荒种菜,“天是罗帐地是床,担水要到金沙江;三口石头架口锅,帐逢搭在山窝窝,”是当时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场设计、施工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的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满怀激情、不分昼夜投入到攀钢建设大会战中,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扎实认真完成了国家交付的设计建设任务,从此改变了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实现了新中国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从无到有的突破。

    ▲在建设攀钢的艰苦岁月里

    ▲重庆院设计人员在攀钢建设现场

    ▲三块石头架口锅的食堂

    尤其被颂为传奇经典的是,攀钢选址弄弄坪总面积不足2.5平方公里,最大高差80多米,地质条件复杂,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难以冶炼,外国专家曾作出了攀枝花钢铁厂不可能建成的断言。但是,自强不息的重庆院人打破常规,反复研究,先后做了50多个总图布置方案,最终通过创造性的台阶式设计布置下一个年产150万吨钢的联合企业,凭借山地建厂吨钢占地面积最小、高差最大、地质条件最复杂、系统最完整的总图设计,被业界赞誉为“象牙微雕”。

    ▲攀钢一期建设现场

    ▲建设中的攀钢一号高炉(首座冶炼钒铁磁铁矿的大型高炉)

    攀枝花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是我国铁、钒储量最大的矿区,开发攀枝花铁矿资源将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及钢铁布局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了攻克钒钛磁铁矿冶炼的技术难关,重庆院组织设计人员收集资料,当时国内有关资料非常稀少,仅有苏联的《钢》杂志和冶金方面的书籍,设计人员自己翻译俄文资料,研究设计流程和工艺方案,同时派人参加冶金部在全国组织的冶炼试验,最终攻关破解了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世界级难关,在钢铁建设史册上镌刻下举世闻名的创举。

    历经3年前期准备、7年建设,1971年7月1日,攀钢1号高炉铁水奔涌而出,一座年产150万吨钢、110万吨材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屹立在金沙江畔,由此谱写了普通大型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攻关的壮丽篇章,在我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攀钢一期高炉出铁

    ▲攀钢一期转炉投产

    在一期基础上,攀钢二、三期工程接续开展,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第一的产钒企业,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产业链最为完整的钛加工企业,国内第一、世界顶级的重轨生产基地,我国重要的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特殊军工钢生产基地。作为新中国钢铁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军企业,中冶赛迪心怀建设“钢铁强国”伟大梦想,始终把企业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始终与党中央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为推动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现代化并迈入世界一流行列提供了坚强技术支撑。当前,中冶赛迪作为中国五矿在勘察设计领域的核心力量,中冶集团打造冶金建设国家队的领军企业,已经成为代表中国钢铁技术角逐世界舞台的重要力量,实现了钢铁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总体设计能力世界第一,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技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技术世界领先的骄人业绩,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冶金标杆工程,国际化经营业务覆盖全球钢铁热点区域,全球前50强钢铁企业中80%以上都是中冶赛迪的客户。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