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首个高速公路隧道智能管控平台投运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1-05-28 15:41:47 | 记者:杨永芹 罗斌 | 编辑:何洪

    5月28日,来自招商公路重庆公司运营管理中心消息称,重庆首个高速公路隧道智能管控平台已经上线运营,辖区G5021石渝高速和G75渝黔高速所有隧道实现智能化管理,1400余个摄像头可实时监控,一旦隧道发生交通事故,平台最快48秒内就可“一键”下发指令,高速公路情报板、车道指示灯就可自动显示告知驾乘人员高速公路相关通行信息。

    重庆日报记者在该平台上看到,40块大屏幕实时滚动,将G5021石渝高速和G75渝黔高速重庆段共约170多公里的路况“一网打尽”。

    据介绍,相较于高速公路其他路段,隧道突发事故多,事故处置时间比较长,应急救援难度也比较大。而传统隧道由于信息化建设存在标准不统一、分系统独立控制,系统资源整合程度低等问题,导致隧道事故应急处置效率低下。

    重庆沪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重庆渝黔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祖英表示,该高速公路隧道智能管控平台包含综合监控、设备管理、指挥调度、数据分析、平台管理、数据可视化大屏6个功能系统,采用了一隧一预案对事故类型进行分类,实现了隧道的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总体来看,该平台的投用,让隧道设备控制和信息报送时间缩短30%,道路清障救援处置时间缩短12%。

    “传统的人工巡查高速隧道,全线20座隧道需要几个小时,现在半小时就可轮巡一次,全路段三小时轮巡,工作人员可及时、准确掌握各路段运行情况,隧道救援效率明显提高。”祖英表示。

    以羊鹿山隧道为例,应急事故发生后,需下发的隧道设备控制指令,包括信号灯、车道指示器、隧道照明等共78项,采用传统人工方式下发指令约需8分钟,该平台可以实现“一键下发”只需约2分半。

    此外,隧道照明也实现智能化控制,隧道灯光可按照白天、傍晚、夜晚等多模式,提供进出隧道自适应亮度环境,较传统可节电20%。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