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这趟大山深处穿行的“慢火车” 串起沿线百姓的美好生活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1-04-22 20:54:23 | 记者:杨铌紫 | 编辑:陈韫宇

    在重庆与遵义之间,5629/5630次绿皮火车穿梭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有的“慢”节奏为沿线的群众提供便利,至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629/5630次列车是目前川黔线唯一的客运火车,也是全国81对公益性“慢火车”之一。(图 何赛格)

    4月22日中午12时,由遵义开往重庆的5630次列车从遵义站徐徐开出。

    火车上,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对这辆火车,老人们深有感触。

    “大约是八几年我在綦江读高中的时候,就坐的这条线。”住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65岁的王华明说,虽然这趟车很慢,时间有点长,但是价格便宜,上贵阳、下重庆都喜欢坐这趟车。

    在车厢里,大家有说有笑,唠叨着家长里短。都是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列车员陈红忙着帮乘客搬东西,形同一家人。“我在这个车上已经跑了24年了,那些做生意、背菜的都很熟悉了,都是老面孔,帮他们扶一把,大家感情已经很好了。”

    “这条线上基本每个小站都停,旅客比较有特色,年龄大,大多数是卖东西的,走亲戚的。”列车长王春告诉记者,5629/5630次列车是目前川黔线唯一的客运火车,也是全国81对公益性“慢火车”之一。沿途经停渝黔两地24个车站,全程运行312公里、开行时间10小时左右、票价23.5元,最低票价仅2元,是沿线山区村民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自1997年之后,这趟车就从未涨过一分票价,对于小站上车的旅客,还可以先上车再买票,而在有的区间,列车上座率不足百分之二十。王春说,沿线有好几个小站都位于渝黔交界的深山里,公路只修到山下,动车又不在附近停靠,“慢火车”是那里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

    一路的走走停停中,背着蔬菜的菜农陆续上车,他们搭乘火车去到县城售卖。与此同时,与它对开的5629次列车从重庆出发返回遵义,将货物一卖而光的菜农们又可以在傍晚搭载它返家。5629和5630在擦肩而过时,满载着的都是勤劳农人们的收获。上班,回家,“慢火车”就如同行走在大山里的“公交车”,让山区的农民们倍感方便。

    ▲背着蔬菜的菜农陆续上车,他们搭乘火车去到县城售卖。(图 何赛格)

    记者在车厢内看到,车上专门有大件行李摆放处,方便放背篼以及大一点的行李。

    “咳咳咳咳咳……”杨大姐的货一进车厢,记者和乘客们都忍不住咳嗽起来,原来她的货物是贵州产的辣椒。

    15件辣椒总共600斤,一扛进车厢香辣味儿就四处飘散。杨大姐说,她家在遵义做辣椒生意,最大的销路就在重庆,“马上‘五一’了,重庆火锅生意好,我们的辣椒也卖得好哦!”

    ▲去县城卖菜的菜农,在列车上迎来了今天的第一单生意。(图 何赛格)

    家住九龙坡的唐玉华今年53岁,背着大包小包在木竹河站上了车,她告诉记者,前一日特地乘坐5629次列车到贵州松坎镇进货,买了豌豆角、折耳根、春笋、鹅蛋、椿芽、枇杷、腊肉等农副产品。“我在黄桷坪附近的农贸市场摆摊,每逢赶场天都要过来拿货,这边的菜既新鲜又好吃。”唐大姐说,这条线路从开行之初她就在坐,现在每个月要坐9趟往返,单程票价只需13.5元,很是划算。

    ▲夏大姐每周都会乘坐5629/5630次火车前往松坝买菜回重庆。(图 何赛格)

    “谢谢你们哟,帮我把手机捡到了。”列车在桐梓站停靠时,站台上一位旅客握着列车长王春的手直道感谢。原来,前一日她从赶水站上车后把手机落在了车上,细心的乘务员捡到后第一时间联系上她并约定好当天在桐梓归还手机。

    ▲一位乘客正在感谢列车长王春帮她找回了丢失的手机。(图 何赛格)

    去年防汛抗洪期间,因为暴雨列车会临时停运,于是就有熟悉的乘客打电话向列车长询问是否开行,“我们也会提前跟他们讲运行时间,因此这趟车也被称为‘乡情列车’。”王春说。

    60岁的王大财是綦江人,因为女儿在贵州元田坝生活,平日里只要没事,他都会从老家背一背篼的菜和肉赶这趟车看望女儿和外孙,“车票才6块,我时间又充裕,回到綦江下了车再坐十几分钟的公交就能到家,好方便嘛。”

    常年在贵州打工的王卫华今年51岁,老家在璧山,当天他在桐梓上了车,晚上到站后准备在重庆主城住一晚再赶第二天一早的客车回家看看父母,“以前也是坐这趟慢车回重庆,现在忙起来,已经有5年没有回去了。”王卫华说,路途上的时间是久了点,但对打工人来说,票价低是他们的首选。

    5629/5630次列车从1993年以来就一直在渝黔两地的大山深处一路穿行,服务于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随着高铁逐渐全面覆盖,绿皮火车在逐渐淘汰,但作为公益列车,作为山区居民的“公家车”,5629和5630次慢车被铁路部门保留了下来,它们还要继续在大山里慢行穿梭,在青山绿水之间串起沿线百姓的美好生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