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心奔小康 | 家门口的“三条路”
“落起雨的,你开慢点哈!”4月7日清晨六时,春雨淅淅沥沥,铜梁区太平镇坪漆村八组村民刘正秀一边帮老伴李洪中把才采摘下的新鲜蔬菜装上三轮摩托车,一边叮嘱着。
“老婆子,你放心嘛。现在都是沥青路了,落雨也不打滑。”装完蔬菜,骑上三轮摩托车,李洪中缓缓向铜梁城区驶去,“赶早菜叶子新鲜,价格也高些。”
儿女在外成家,闲不住的老两口几年前开始在村里种菜,再赶早把蔬菜运到铜梁城区李家湾菜市场销售。
为了运输蔬菜方便,6年前,李洪中买了辆三轮摩托车,“以前村里的路太烂,去趟城头那是真不容易。”
春雨中,李洪中驾驶三轮车驶过铺上彩色沥青的村道,拐上319国道,再到铜梁城区,全程用时不到20分钟。
▲铜梁区太平镇坪漆村,以前的烂泥巴路已经修成了彩色的沥青路,美丽的景色还吸引力许多游客到此游玩。通讯员 李慧敏 摄
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坪漆村也因此被称为“夹皮沟”。李洪中记得,那些年,村里的人到镇上赶集,总会被奚落:一看都晓得是“夹皮沟”出来的。
“骑三轮摩托到镇上都要半个多小时,到城头要近两个小时。”因为路太烂,三年间,李洪中的三轮摩托车就颠坏了两辆。出村进城不仅费时,还十分危险,李洪中记得,2017年一天清早,他拉着一车蔬菜,摸黑翻山,结果翻进了山沟里,“腰遭了,住院个把月,现在变天还要痛。”
2018年,铜梁区重新规划建设了一条长2.6公里、宽6米的沥青公路,并配套完善了沿线的安全防护设施。这条从坪漆村党群服务中心一直连通到国道319的沥青公路,彻底改变了村民家门口的出行路。
路修好了,李洪中花了近八千元买了第三辆三轮摩托车,“新车更大更能装”。李洪中还在李家湾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一车菜进城两三个小时就能卖完,一天能收入百多块钱,日子过得还是安逸。”
上午10时,卖完菜的李洪中回到村里,又和刘正秀一起到自家果园里除草剪枝。
“以前坪漆村不仅被人叫作‘夹皮沟’,还被叫作‘贫瘠’村!早些年沟沟头的人媳妇都讨不到。”刘正秀和重庆日报记者闲聊着,手里的活却一点没落下。“后来村子里种起了桃子橘子,又怕路不好运不出去。”
近两年来,坪漆村按照农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在村里的沥青公路两侧发展水果种植,成片栽种了600多亩集中成片的香桃、300亩沃柑,100多亩李子,全村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亩,还打造了“桃谷人家”品牌。
这条村民的出行路,已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产业路。
“村里的桃子有好几个品种,最早的6月就可以摘了,一直可以摘到8月。”桃红才谢,刘正秀却已盼着摘果,“路修好了,水果运出去不成问题,游客自己来采摘也很方便。”
不用等到6月,4月的坪漆村已然成为铜梁的一个热门景点。
4月春暖,草长莺飞,路边的木春菊、美人蕉争奇斗艳,不仅吸引了诸多摄影爱好者来此采风,也让过去的“夹皮沟”成为游客观光游览采摘樱桃的好去处。这条村民的出行路,如今成了许多人争先“打卡”的“网红”旅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