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产业
现状:
重庆拥有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39家、配套企业426家(规上企业410家),具有年产1000万辆摩托车整车和2000万台发动机(通机)的综合生产能力,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76.9亿元,同比增长10.6%,在全国的占比为51.8%。
发动机、离合器等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达90%以上,摩托车行业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已形成从整车、关键零部件配套的研发、生产到国内外贸易、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目前,重庆摩托车产业正从通路产品向大排量、休闲型方向提档升级。
不足:
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整体质量水平、品牌影响力和满意度有待提高;
不少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低等较差;
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分布不均匀。
摩帮“大哥”带领“小弟”一起冲
企业名片: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创建于1993年,公司业务涉及供应链企业近2000家,其中大排量摩托车供应链企业近300家,重庆本地配套率接近70%。
目前,隆鑫推出的无极高端摩托车品牌,已涵盖休旅、复古、跑车、街车等诸多产品类别,2019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9倍,2020年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且出口到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
▲来源: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截图
3月28日,一则消息不胫而走:隆鑫无极推出跨界复古车500AC,售价高达34980元!
为什么这么贵?因为高端。“车架由高精度机器人自动焊接,发动机采用行业先进的滚子摇臂、轴瓦油膜承载等技术,配合滑动离合器,使得加速又快又平滑……”隆鑫的线上发布会,这样介绍无极500AC的各项性能和技术。
显示屏上弹幕纷繁。有人惊奇,有人夸赞,也有人质疑——“有啥可赞的?不就是把一大堆进口零部件拿来组装一下嘛!”
事实果真如此?
“无极品牌其实早已实现供应链国产化,且很大一部分零部件都是‘重庆造’。”隆鑫通用大排量机车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彭琳表示。
▲重庆高新区,隆鑫通用C区工厂,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装配车间,工人正在生产线上组装KE500发动机。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着实令人难以置信。毕竟,长期以来,重庆本土摩托车配套企业,给人留下的是这样一种印象:简陋杂乱的工厂环境,“傻黑粗”的加工机械……
这样的配套水平,能做出卖3万多元的摩托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了重庆碧隆机械。这家公司是隆鑫本地数百家配套商中的一员。进入厂房,记者眼前一亮:工厂宽敞明亮,设备整齐有序,数条机械手臂舞动着,数十台数控设备“合奏齐鸣”,好一幅现代化的生产景象。
“前几年,我们确实生产水平不高。但近年我们在隆鑫支持下,生产、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极大进步,终于挤入‘大排量’摩托配件生产的门槛。”碧隆机械负责人表示。
作为产业链龙头的隆鑫,是怎么帮助“小弟”的?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介绍,在详细调查分析了该企业各生产流程环节后,他们先是通过高层探讨,与碧隆机械负责人达成了产业升级的共识,并明确了碧隆机械大致的升级路径。
接下来,隆鑫帮助碧隆机械分析产业各环节的具体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直接派出工程师“驻场”,提供深度技术支持。
工艺梳理、设备添置、用机器人提升加工精度……在隆鑫支持下,碧隆机械的自动化生产率提高30%,产品合格率提高10%,加工精度达到国内同行领先水平,顺利达到隆鑫“无极”大排量摩托配件采购标准。
近年来,隆鑫通过上述方式,直接间接帮扶的配套企业超过百家。这样的帮扶,需要投入巨大资源,隆鑫为何如此舍得?
原因,无疑是消费升级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据介绍,近三年来,整个行业250cc及以上的大排量摩托车销量,在国内的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40%左右。大排量高端摩托车,正在成为市场新宠。
瞄准新一轮“风口”,努力向上冲,但自身“武艺”再高,单枪匹马也无济于事。必须要把上游的“兄弟”们都扶起来,带着大伙一起冲。
“仅仅是去找供应商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零部件,这还远远不够。”刘刚说,隆鑫必须和整个供应链开展协同研发,变拉动为互动,相互赋能共同发展。
无极500AC正是隆鑫大排量摩托供应链协同研发的成果。这款车型无论是发动机、FTF交互仪表、减震,还是车架、灯具等方面零部件的设计,都是由隆鑫先提供需求思路,再与供应商的研发人员共同商讨,最终定型形成可量产的方案。
“凭借供应链层面的深度互动,隆鑫不但实现无极品牌大排量摩托供应链自主化,更增强了在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刘刚透露,目前,隆鑫推出的无极高端摩托车品牌,2019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9倍,2020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且出口到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
宝马为啥这样信赖秋田齿轮?
企业名片: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创建于1993年,目前公司各型汽车、摩托车齿轮的产销量均超过了1.2亿件/年,摩托车齿轮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35%以上,全球每5辆摩托车,就有一辆装有秋田齿轮的产品。
▲大渡口区秋田齿轮生产车间。记者 万难 摄
前不久,宝马在供应链布局中,作出一项重要决定,指定秋田齿轮承接印度宝马摩托齿轮的配套。
此前,秋田齿轮已是中国大陆唯一向德国宝马总部供应摩托齿轮的配套商,同时还是宝马1000cc以下的摩托车齿轮核心供应商。如今宝马在供应链布局上,总是会优先考虑秋田齿轮。
不过,几年前,宝马对秋田还是另一番态度——非常谨慎。秋田齿轮总经理刘一回忆,秋田刚为宝马配套时,宝马方面对齿轮图纸上的任何一个细节尺寸,都不允许进行一丝一毫修改。
还有,在涉及到一个过程控制的手段上,宝马方面要求秋田齿轮要拿出过去5到10年的追溯资料来。
而如今,宝马在一些技术细节上,则愿意听取秋田的建议,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显示了对秋田齿轮的足够信任。
▲大渡口区秋田齿轮生产车间,质检员对汽车6速自动变速箱齿轮进行目测检查。记者 万难 摄
宝马态度是怎样改变的?故事从头讲起。
2004年,秋田齿轮在隆鑫推荐下,尝试给宝马650cc大排量摩托供应齿轮。对秋田来来说,给宝马这样的国际大牌做配套,是自己提档升级的绝佳契机,但是,过程是痛苦的——宝马大排量摩托的技术要求、工艺结构、加工精度都跟秋田齿轮过去的产品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甚至连产品的气味都有特殊要求。
与之对应的,则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管理规范和各项标准的再造。秋田齿轮技术负责人回忆,当时,他们抽调了所有的骨干来组成攻关团队,制作了一整套技术和质量管理资料。这些资料竟然堆满了整整一间办公室。接下来,秋田齿轮团队按照资料文本指引,一点点地抠,一项项地改,这一过程,历经了上千个不眠之夜。
比起改变认知、完善管理体系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经济上的付出则更加直观——从2004年起,该公司每年投入3000万元到设备和技术研发中,几乎没有回报。但除了坚持,秋田齿轮没有选择,他们需要以实际行动让宝马看到,自己值得信赖。
十几年下来,秋田齿轮完成了多轮设备的更换、技术的更替,随着认知和管理的更新,公司“身板”日渐硬朗,并能够完全按照宝马的标准要求进行交付。
金石为开。看到了秋田齿轮的努力和进步,宝马的态度日渐变化。在成功实现宝马650cc摩托齿轮大批量供货后,宝马2016年又开放了850cc摩托齿轮的供应给秋田齿轮。在此基础上,近期,宝马开放印度市场给秋田配套。
▲大渡口区秋田齿轮生产车间。记者 万难 摄
这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宝马给秋田齿轮的新一轮考验。印度宝马方面提出,秋田齿轮“所有产品全检且每件必须100%符合图纸”,即要求残次品概率为零。他们想要通过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让秋田知难而退。
秋田全力以赴,调动所有骨干力量“扎”到生产一线,并加强对生产数据的分析,进一步优化品控,最终通过把产品做到极致,让对方再也找不到任何借口,从而成功为印度宝马配套。
这家企业帮人把工厂建在“云”上
企业名片: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成立,由重庆宗申产业集团与天津艺点意创联合组建。2018年6月,忽米网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发布,主要为工业企业提供实施智能化改造解决方案。
▲忽米网为宗申零部件等公司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供应链的全面智能管理。 记者 罗斌 摄
工厂生产流水线突然“停摆”,怎么办?
当然是停工检修。可是一条流水线动辄百米长,有上百种各类机器设备,要准确找到故障在哪个位置,可不是件容易事。
重庆天盛仪表有限公司(下称“天盛仪表”),就经常遇到这样的烦恼。过去,机器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企业只能通过人工逐个检查每个生产环节,甚至要同时给数台机器“开膛剖腹”。
“那时,常常是一堆维修人员围着机器七嘴八舌讨论,很难形成共识,最后甚至只能挨个查看,逐个验证。如果仍解决不了,就给设备生产方打电话,来来回回描述故障、发照片、传方案,维修效率和准确率都很低。”天盛仪表负责人坦言。
如果有一套信息系统,将工厂里各台机器设备全部监管起来,对它们的运行情况实行及时监控,哪儿出故障就自动发出相应报警,设备运营维护不就事半功倍了?
忽米网,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自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以来,我市已形成一大批这样的服务型企业,它们通过建立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搭建专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其他工厂的设备信息数据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对设备远程实时监控。这些工厂在实施这样一番智能化改造后,相当于把生产运行全程搬到了“云”上,以此建立起“云端工厂”。
为天盛仪表建立“云端工厂”的忽米网,脱胎于宗申集团摩托车生产线——在2017年成立伊始,忽米网率先对宗申动力总装1011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将标识解析技术应用在这条摩托车总装生产线,运行一年下来,生产线整体效率提升4倍,自动纠错防错能力和作业自动化率均提升10倍。
“为天盛仪表进行智能化改造,其原理及方法与宗申动力总装生产线改造类似。”忽米网技术负责人江文称,天盛仪表的机器设备经过数据化改造后,全部接入忽米网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可实时监测生产各个工序,并运用故障监控、初判及实时运行参数等功能,把可能出现的故障状况自动传输给设备生产方,由后者进行远程维修技术指导。
“建成‘云端工厂’后,一个大屏上就能看到所有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哪儿出了故障,根本不用我们挨个去查,大屏上会主动提示”,天盛仪表负责人介绍。
不仅可以准确发现故障,“云端工厂”还有更大作用——天盛仪表负责人说,云平台可以将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管,从而提高产品追踪追溯功能,并通过排程管理,把生产计划详细分解到设备及人员,从而合理安排工单,提高生产效率。简言之,工厂订单生产情况、工序安排是否合理,平台全都一清二楚,还能通过大数据计算给出更准确的生产建议。
“部署智能化系统云平台,‘云端工厂’还实现了供应链全面智能管理。”江文表示,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往需要人力采购的环节,如今在电脑就能实现生产线供应链正常运作,零部件从生产到物流所有环节,全都在平台上呈现,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所有环节一目了然,全产业链协同效率大为提高。
原料供给有序、故障处理及时、物流配送迅速……当供应链上的一个个“堵点”被打通,整个产业链自然被“激活”。而在建设“云端工厂”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服务的同时,忽米网自身亦迎来快速增长,自去年以来,其访问用户数同比上升25%,订单成交率同比增长12%以上。
业内观点》》
补足关键环节,实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重庆是中国三大摩托车主产地之一,本地配套率高达90%。但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尚需要补足产业链中一些关键环节。
观点1:亟需解决关键零部件的本地供给问题
隆鑫通用大排量机车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彭琳透露,目前一些较为基础的零部件以及原料,国产化率还不高,个别环节甚至还没有国产替代。例如,大排量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片,就基本被国外大厂垄断。市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摩托车电喷、ABS芯片等核心零部件,重庆也需要从其他省市采购甚至从海外进口。
彭琳认为,重庆摩托车产业提档升级,从产品层面讲,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尤其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零部件的本地供给问题,加强研发,实现国产替代,避免被“卡脖子”。
观点2:政府部门要加强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
目前,重庆摩托车行业所看重的大排量摩托,主要销往大城市,但全国不少大城市实行“禁摩”,成为产业发展的掣肘。秋田齿轮总经理刘一建议,重庆可带头呼吁政策“松绑”,制定更切合实际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则,对摩托车上路不能“一刀切”。
金融支持方面,制造业特别是摩托车零部件配套行业,设备投入强度很大,但人均产值较低,设备作为贷款的主要抵押物,银行评估通常要打两三折,造成企业融资能力低下。彭琳建议,金融机构根据摩托车产业实际情况推出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
刘一建议,重庆应常态性举办大型摩托车赛事、户外音乐节,结合摩博会营造高端摩托消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