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利泽航运枢纽枯水期加紧施工 今年底川渝船舶可经嘉陵江实现通江达海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1-01-09 11:45:18 | 记者:汤艳娟 | 编辑:陈韫宇

      1月8日,位于合川区境内的嘉陵江利泽航运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忙碌。趁着枯水期,工程正加紧施工,工地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以下简称“利泽工程”)由川渝两省市联合投资建设,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1个重点合作示范项目之一,是实现嘉陵江全江渠化目标、解决四川省嘉陵江沿线通江达海的控制性工程,其定位是航运为主、航电结合、以电促航。

      为建好该工程,川渝两地联合攻克了哪些困难?当前为何要抢抓建设进度?建成后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对此,重庆日报记者深入现场一探究竟。

      ▲运枢纽效果图。受访单位供图

      川渝两地投资39.6亿元——

      打通嘉陵江水运进入长江的“卡口”

      在利泽工程的船闸建设现场,重庆嘉陵江利泽航电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经理冯安龙告诉记者:“要想知道川渝两地为何要合力建这个工程,首先就要搞懂嘉陵江全江渠化的概念。”

      “河流渠化,是改善天然河流航行条件的一种工程措施。”冯安龙说,简单而言,就是在天然河流上建造一系列闸坝,抬高上游河段的水位以增加通航水深,并利用船闸或升船机等使船舶通过筑坝形成的水位差。

      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嘉陵江的干流渠化规划建设有自上而下16个梯级,其中四川境内13个梯级、重庆境内3个梯级。目前,仅剩重庆境内第三梯级的利泽航运枢纽未建成。 

      “就拿现在利泽航运枢纽修建地为例,这一带江水较浅,丰水期水位平均不到8米。” 冯安龙说,特别是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枯水期,江水水深不到1米,200吨以上的船只基本不能通行。

      因此,这里成为嘉陵江水运进入长江的“卡口”。 

      为加快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打通这一“卡口”,2019年3月,川渝两地联合投资39.6亿元,启动利泽工程建设。、

      ▲运枢纽工程施工场景。记者汤艳娟摄

      抢抓冬季枯水施工黄金期——

      预计今年底可实现船闸完工通航

      利泽工程的上游梯级为四川省武胜县桐子壕航电枢纽工程,下游为合川区草街航电枢纽工程。该工程总库容6.19亿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10.725米,死水位为210.3米,设计洪水位为228.46米。

      重庆日报记者现场了解到,该工程枢纽坝顶全长569米,船闸布置在左岸,电站厂房布置在右岸,中间布置泄洪冲沙闸,坝顶上布置了一条贯穿整个枢纽的交通公路。

      目前,该工程38.5米高的左岸7个泄洪闸墩中,已有2个闸墩浇筑到238.5米的设计高程,其余5个预计3月也将施工到顶。受2020年疫情影响,左岸的船闸工程工期进度延误了约两个月,目前完成了30%的工程量。

      “为了保证施工期不断航,我们采用分期施工,先建船闸,再修电站。”冯安龙介绍,当前正是冬季枯水施工的黄金期,他们正“加速度”推进船闸主体工程建设,“自去年10月份进入枯水期以来,我们已‘抢’回来一个多月的工期。”。

      目前,整个工程日均投入30多台大型机械设备、500余名工人,实行24小时轮班作业,确保今年底可实现船闸完工通航。冯安龙说:“为抢抓进度,同时结合防疫需要,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也计划整个工程不停工,建议工人不休假探亲。”

      ▲运枢纽工程施工场景。记者汤艳娟摄

      工程建成后将渠化航道29.7公里—— 

      船闸可同时通航两艘500吨级船舶

      冯安龙说,整个利泽工程计划于2024年建成,将渠化重庆境内航道12公里、四川省境内航道17.7公里,联通川渝两省市已建梯级,使附近嘉陵江水位提高10米左右,其船闸可同时通航两艘500吨级船舶,在中洪水期可通行1000吨级。工程完工后,船舶可顺利通过嘉陵江川境段抵到重庆实现通江达海。  

      “根据嘉陵江近年来客运量统计资料分析,嘉陵江旅客运输仍将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短途区间运输以及旅游观光。”合川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测到2030年,通过利泽船闸的客运量为10万人次。

      而从嘉陵江航道的货运运输来看,其种类主要有煤炭、化工原料及制品、金属矿石等。结合影响区域适水运货物流向分布及合理运输原则分析,预测2030年利泽航运枢纽分货种过坝运输量可达520万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