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黄强:“用科技让重庆未来发展更绿色”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0-11-14 17:27:28 | 记者:李珩 | 编辑:袁文蕙

      二氧化碳,这是人们熟知的东西,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黄强做的事就是让二氧化碳能够高效转化利用。

      作为重庆英才,34岁的黄强是地道的重庆人,11月13日,黄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要用科技让家乡重庆的未来发展更绿色。”

      面前的黄强很健谈,笑起来很爽朗。

      “我常和学生说,做实验要有乐观精神,一次失败了不要怕,我们继续做,千锤百炼之后,肯定能成功。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爱笑的习惯。”黄强现在是生态环境智能修护治理研究方向负责人,这个研究方向涉及智能感知、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离子体物理、催化化学等多个学科方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

      可他刚上大学时,所读的并非这些专业。“我那会儿考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我的是经济方向,出于对自科科学研究的热爱,后来我转到了物理系。”黄强是个“实验狂”,他从初中时就特别喜欢物理和化学,转到物理系后,更是“如鱼得水”,每个学年都获得了优秀学生奖学金。

      2008年大学本科毕业后,他又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全额奖学金,继续直博深造。

      “毕业后我回到了重庆,这里是我的家乡,而且重庆近年来出台了多项人才政策,很有吸引力。”2018年,黄强回到重庆,在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工作至今。

      “冷等离子体是我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简单点说,就是要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变废为宝。”黄强介绍称,自己承担的两个项目分别是“新型二氧化碳、甲烷转化催化剂开发及等离子体-催化剂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和“非平衡等离子体催化分解反应与膜分离耦合机理研究”。

      “通俗来说,我们是把二氧化碳通过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技术进行转化利用,反应产物经过进一步转化后可变成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汽车燃料等。”黄强说,今年他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将进行“冷等离子体催化-光催化协同作用分解二氧化碳机制研究”。

      黄强称,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显著增加,如何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利用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可用来激发气体放电产生冷等离子体,而冷等离子体中存在大量电子、离子、原子、激发态分子、自由基等高活性粒子,能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在微波等离子体分解二氧化碳均相反应中,非平衡态等离子体选择性地将能量传递至高效反应通道—分子振动量子态,实现’态到态’的精准反应,自动规避了能量在其它自由度上的浪费。目前,我们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反应装置已经实现了59.3%的能量效率,突破了传统热分解过程的理论最高值(45%),在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黄强表示,今年获批的项目有望实现冷等离子体与光催化剂间的协同作用,通过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的综合效率,促进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使用。“二氧化碳少了,可用的绿色能源还增加了,重庆的发展就会更绿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