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李珩 实习生 王玉英)9月4日,西南地区首个涵盖滑轨CT、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放疗的复合手术室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投入使用,该手术室总投入超过9000万元,主要适用于神经肿瘤、肝部肿瘤、胸部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治疗,它让以往需要分开进行的复杂手术,能“一站式”完成。
▲2020年9月4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西南地区首个涵盖滑轨CT、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放疗的复合手术室投入使用。首席记者 崔力 通讯员 熊志翔 摄
据了解,实时影像、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结合是当下复合手术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合手术室,重庆日报记者看到,其面积约是传统手术室的两倍,空中有三四根长“手臂”,有点科幻电影的感觉。除了麻醉机、呼吸机等传统设备,复合手术室最核心的设备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大孔径滑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
“这些设备将给医生提供全方位辅助,包括术前快速诊断,术中实时影像、精准定位,术后实时复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周宏说,在DSA系统的引导下,可以高清晰地获得人体血管立体图像,为观察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的定位测量等发挥“透视眼”功能,为介入治疗提供必备条件;滑轨CT可以通过轨道滑行到手术床旁,完成对患者病变位置的检查,帮助医生实时了解患者情况。
4日下午,一名30多岁动脉瘤患者首先在复合手术室进行治疗。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管与介入科主任李庆东介绍,该患者大腿内侧长了一个5厘米的动脉瘤,因为破裂出血入院。
“通过DSA系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动脉瘤的情况以及周边血管的分布,如同战士在大战前就全面掌握敌军的兵力了。”李庆东说,不仅能将病变组织切除得更干净,也大大降低了术中大出血等风险。
复合手术室还能对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实时评估,从而指导手术实施,提高手术成功率。
以肝癌治疗为例,在DSA介入治疗的同时,术中CT能够实时判断肝内病灶大小与数量、碘油沉积型式、门脉受累以及脏器转移器官,从而在术中做出准确、全面、实时的评估,同时联合CT精确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或粒子植入治疗,有效减少肿瘤的复发,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此外,在这样一个“一站式”手术室里,影像学检查和常规外科手术可同时进行,患者无需在影像学科室和手术室之间多次转运,从而降低多次麻醉和转运可能带来的风险。
周宏表示,通过手术示教平台,该复合手术室可以实现教学、观摩、远程会诊等诸多功能,下一步还将实现患者的术中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