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西南地区首个涵盖滑轨CT、DSA、术中放疗的复合手术室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投入使用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0-09-04 18:33:02 | 记者:李珩 崔力 实习生 王玉英 | 编辑:陈韫宇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李珩 实习生 王玉英)9月4日,西南地区首个涵盖滑轨CT、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放疗的复合手术室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投入使用,该手术室总投入超过9000万元,主要适用于神经肿瘤、肝部肿瘤、胸部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治疗,它让以往需要分开进行的复杂手术,能“一站式”完成。

      ▲2020年9月4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西南地区首个涵盖滑轨CT、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放疗的复合手术室投入使用。首席记者 崔力 通讯员 熊志翔 摄 

      据了解,实时影像、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结合是当下复合手术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合手术室,重庆日报记者看到,其面积约是传统手术室的两倍,空中有三四根长“手臂”,有点科幻电影的感觉。除了麻醉机、呼吸机等传统设备,复合手术室最核心的设备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大孔径滑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

      “这些设备将给医生提供全方位辅助,包括术前快速诊断,术中实时影像、精准定位,术后实时复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周宏说,在DSA系统的引导下,可以高清晰地获得人体血管立体图像,为观察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的定位测量等发挥“透视眼”功能,为介入治疗提供必备条件;滑轨CT可以通过轨道滑行到手术床旁,完成对患者病变位置的检查,帮助医生实时了解患者情况。

      4日下午,一名30多岁动脉瘤患者首先在复合手术室进行治疗。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管与介入科主任李庆东介绍,该患者大腿内侧长了一个5厘米的动脉瘤,因为破裂出血入院。

      “通过DSA系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动脉瘤的情况以及周边血管的分布,如同战士在大战前就全面掌握敌军的兵力了。”李庆东说,不仅能将病变组织切除得更干净,也大大降低了术中大出血等风险。

      复合手术室还能对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实时评估,从而指导手术实施,提高手术成功率。

      以肝癌治疗为例,在DSA介入治疗的同时,术中CT能够实时判断肝内病灶大小与数量、碘油沉积型式、门脉受累以及脏器转移器官,从而在术中做出准确、全面、实时的评估,同时联合CT精确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或粒子植入治疗,有效减少肿瘤的复发,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此外,在这样一个“一站式”手术室里,影像学检查和常规外科手术可同时进行,患者无需在影像学科室和手术室之间多次转运,从而降低多次麻醉和转运可能带来的风险。

      周宏表示,通过手术示教平台,该复合手术室可以实现教学、观摩、远程会诊等诸多功能,下一步还将实现患者的术中放射治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