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高温下的坚守:信号维修工“战高温”工作

重庆日报全媒体 崔曜 实习生 封婉仪 2020-08-28 14:37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崔曜 实习生 封婉仪) 8月7日立秋后,重庆仍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天气,多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烈日炎炎,重庆轨道集团的信号维修工们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第一线,用实际行动战高温斗酷暑,保证列车准点高效运行,为广大乘客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轨道交通出行服务。

  8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轨道交通唐家沱综合基地,实地打探这群高温工作者的故事。

配新媒体稿件《高温下的坚守:信号维修工“(5121175)-20200828143835.jpg

  ▲8月27日,轨道4号线唐家沱综合基地,信号维修工班长王军和工班成员协同作业。

  他们是轨道交通的“脑科医生”

  上午10点,记者跟随4号线信号车间主任张强、信号维修工班长王军等工作人员来到了停放车辆的运用库。只见每一位信号维修工都身着绿色工作服,套着橙色马甲,头戴蓝色安全帽,手上戴着白色手套,提着装满各种工具的大包,脚踩着夯实的绝缘鞋,正在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

  说到信号维修,张强这样形容,“信号设备是传递信息、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以及提高列车运输效率的关键设备,可以称为轨道交通系统的“控制大脑。”信号维修工这个职业相当于地铁系统的“脑科医生”。

  “运用库最多可停靠28列车,每条停车股道均有信号设备。”王军介绍道,“运用库的地面信号设备只是我们工作的一小部分。我们工班负责唐家沱车场所有的地面信号设备以及停靠在唐家沱综合基地的4号、5号、10号、环线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

配新媒体稿件《高温下的坚守:信号维修工“(5121176)-20200828143831.jpg

  ▲8月27日,轨道4号线唐家沱综合基地,信号维修工班长王军正在检修信号灯。

  49.6℃下的工作“烤”验

  “你看,现在温度已经达到49.6℃,再晒会儿就更高了。” 一位工作人员拿出了温度计,测量了一个信号机外壳的温度说。张强告诉记者,“信号机、转换道岔的转辙机、检测列车位置的计轴,被我们亲切称为“室外三大件”,是我们主要维修的设备之一。到了夏季,设备表面的温度都不低。就是戴上手套之后,摸到这些设备的时候也还是烫的。”

  到了上午11点,此时户外的温度已经达到了36℃。每个工作人员的额头上都冒出豆大的汗珠,在他们被晒得黑红的脸上肆意流淌,工作服也湿透了。对于他们来说,流汗和暴晒已经是夏季高温信号维修工作中的一种常态。

  记者了解到,王军所在的班组一共12人,为保障运营安全,他们每天都需要对列车、道岔、信号机、转辙机等100多个指标进行检查。“因为晚上还需要调试列车和处理故障,所以检修工作只能安排在白天来完成。就拿转辙机检修来说,基地这边一共有37台转辙机,一台的检修时间差不多是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左右。”王军向记者说到,“一个班次检修4台转辙机,平均下来,每天至少要在室外待差不多2个多小时。”

配新媒体稿件《高温下的坚守:信号维修工“(5121174)-20200828143827.jpg

  ▲8月27日,轨道4号线唐家沱综合基地,信号维修工们正在检修道岔。

  面对高温,他们有这些诀窍

  炎热的夏季,交通开投轨道集团为他们准备了藿香正气水、仁丹等防暑药品,每次在户外作业前都会先喝一点。张强又说到,“在我们看来,只要多学一分钟,就能少晒一分钟,技术才是对抗高温的诀窍。”

  王军曾在2017年第五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城轨信号工项目中获得了三等奖。张强说到,“在处理故障上,王军的速度很快。在处理一般车载故障时,有的人需要很长时间,而他往往只需要十来分钟,就能从软件上2000多个信号变量中找到故障原因。”

  “我觉得最大的高温保障,就是自己技术过硬,多学一份知识,就能少晒一分钟。”王军这样解释,在他看来,维护轨道的安全,保证乘客的安全,这是一份使命和责任。只要坚定这一信念,就能克服浮躁的心,用专业和坚持为乘客带来便捷出行。

编辑陈韫宇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