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受双城新变化”系列报道引发关注 活化利用古驿道 建设旅游新载体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0-07-15 16:20:53 | 记者:赵迎昭 | 编辑:高艺珊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赵迎昭)本报7月6日起推出的“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受双城新变化”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获得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重庆日报自觉地充当城市文化的发掘者、创造者,将一个小众的学术课题转化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话题,用生动鲜活的文字镌刻成渝交往历史,让读者通过报道感受到古驿道沿线的自然人文风景和当今变化,对促进川渝人文交流很有意义。

      “这组系列报道有利于推动成渝古驿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长期研究川渝古道历史的西南大学教授蓝勇说,广东省几年前就编制了《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期待成渝古驿道能够得到新生,让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释放更大潜能。

      “利用古驿道创造一种新的旅游模式。”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认为,古驿道是不可多得的融自然和文化、城市和乡村于一体的珍贵资源,形态多样、可塑性强,要高质量策划,高水平建设,保护好其历史原真性和生态环境,以道兴村、以道兴城,使之成为川渝地区新的人文旅游大通道。

      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副秘书长李波表示,成渝古驿道不少路段有的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的是省市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不少地方破坏较严重,保护利用不足,这次报道是一次很好的历史资源梳理。他建议川渝两地联合开展考察,摸清家底,携手保护开发,组织开展古驿道+文化、体育、旅游、特色农业等系列活动,让古驿道游成为新时尚。

      这组系列报道让沿线各区县更加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璧山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航说,报道中的《最险处在老关口 来凤驿上车马喧》梳理了璧山段的历史脉络,对“儒雅璧山·田园都市”城市名片内涵的阐释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挖掘璧山历史文化提供了范本,以古道文化为底色的古道湾公园正在加快建设中。

      荣昌区文旅委副主任唐震说,荣昌近年来依托古驿道文化,打造安陶小镇、移民文化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该区将携手隆昌、内江,共谋发展,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示范段。

      “古驿道充满野趣,但不少地段破坏严重,通行不便。”曾经走过古驿道的驴友王小强建议,可适当增添便民基础设施,开展徒步活动和定向越野赛事等。

      重庆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携手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明确提出将以巴蜀文化为纽带,联合打造推介一批具有浓郁巴蜀特色的国家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其中就包括共同推广巴蜀文化旅游线路,重点包装巴蜀古遗址文化探秘线路等。川渝文物考古部门近日在渝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合作开展包括成渝古驿道在内的川渝两地文化线路等专项调查。接下来,重庆将采取系列措施,深度挖掘并活化利用古驿道资源,让其历史文化价值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得到彰显。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