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创新故事|“逆行者”孙开洲的乡土创业记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19-12-17 07:45:15 | 记者:记者 吴刚 | 编辑:柏云辉

      蹭历史名人的热度,卖自己的产品,可不可以?

      奉节人孙开洲,还真是这样做的。他给自己的脐橙取名“肚子美”,与大诗人杜甫的字(子美)谐音。史书记载,公元766年,杜甫被贬至奉节。在写下400多首脍炙人口诗歌的同时,诗人还亲手种下了几十亩脐橙。

      孙开洲种植的脐橙,不施农药化肥,纯有机,和杜甫当年种植的,可能口感差不多。所以,别人家的脐橙每斤批发只能卖到一两元,他的能卖到五元。

    1.jpg

      ▲位于奉节县白帝镇八阵村的铭阳果业智慧农场。记者 齐岚森 摄

      但杜甫一定想不到,1000多年后这位蹭了自己热度的人,完全不像他当年那样辛苦——在这里,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对土壤、风速、温度、湿度、气压等进行实时监测,施肥、浇水全都是智能化,果园里上班的年轻人,坐在办公室用手机就可以“种地”。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种植脐橙之前,孙开洲是奉节县税务局的一名公务员。当农民纷纷进城的时候,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乡当起了一名“现代农民”。

      人物名片

    2.jpg

      孙开洲。受访者供图

      孙开洲,重庆铭阳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曾在四川武警总队雅安支队服役,1998年考入奉节县地方税务局,后辞职创业。他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开展有机种植,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数十倍。同时,将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农业,建设智慧农场,创造条件让年轻人回归农业。

      创新感悟

      创新创业不是一蹴而就,前行的路上会遇上各种困难与挑战,创业者有时就像一个孤单的“逆行者”,需要不断打破思想上、观念上、方法上的层层障碍。

      人一辈子应有梦想,他辞去公职返乡创业

      2005年,32岁的孙开洲从奉节县地税局辞职,到该县白帝镇八阵村,流转了550亩荒地,开始种植脐橙。为啥要选择八阵村?原因很简单,这里,是孙开洲的老家。

      不过,孙开洲返乡种地的选择却没有得到认同。“好好的公务员不当,偏偏要回来当农民,疯了吗?”包括父亲在内的亲人、朋友,完全没法理解孙开洲的决定。

    3.jpg

      ▲孙开洲(右一)查看脐橙长势。受访者供图

      孙开洲的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对于这片土地,尤其是这片土地上出产的脐橙,孙开洲有着别样的深情。

      小时候,家里仅有的三四亩地,几乎全部用来种脐橙。“脐橙成熟后,母亲在屋子外面的空地上放好草席,将脐橙倒在上面,盖上些草,等着果贩子来收。我和姊妹们放学后总偷来吃。咬一口,满嘴的汁水,那个味道,一辈子都忘不了。”孙开洲说。

      长大后,孙开洲去了四川雅安当兵。退伍后回到老家,他考上了公务员,在当地税务部门上班。一步一步迈出“农家门”,孙开洲拥有了一个“铁饭碗”,不再需要在“土里刨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但2005年,故事出现了反转。孙开洲辞掉公职,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村子种脐橙。

      “我的根上就是农民,在城市里走一圈,回去当农民怎么还不行了?人的一辈子应该追逐自己的梦想,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孙开洲暗暗给自己鼓劲,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看人脸色借钱的日子不好过,他意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

      流转土地后,孙开洲开始筹备生产。虽然在农村出生长大,但和大部分农村走出去的年轻人一样,对于播种、施肥、修枝这些农活,他懂得并不多。但他干劲十足,自己有文化、有头脑,不懂技术就买书籍学,“分分钟”就可以搞定。

      看着别人浇水自己就浇水,别人施肥就跟着施肥,嫁接、施肥、修枝整形,三年结果,五年量产,八年丰产,2008年,果园开始挂果了。孙开洲欢喜不已。

    4.jpg

      ▲孙开洲的脐橙丰收了。受访者供图

      然而,脐橙长得并不好,果子稀稀拉拉,个头也不大,口感也很一般。当时,奉节脐橙的平均收购价为一两元钱一斤,农户种植脐橙,土地是自己的,也不计劳动力成本,有多少赚多少,但孙开洲规模化种脐橙,土地和劳动力都要钱,算下来,卖出去的价格刚刚与成本持平。

      种脐橙不赚钱,租地、雇工、除虫、养护,样样都需要花钱。几年下来,孙开洲累计投入了300多万元。他不得不把县城里唯一的房子卖了,妻子也卖掉自己的嫁妆、首饰,岳母还拿出了自己的养老钱。

      现金流转越来越紧张,2012年,孙开洲有些撑不住了,手头仅有的10多万元全部支付了土地租金,当年果子卖的钱还不够农药、化肥成本,农民的工资更是发不出来。

      “那时愁得睡不着,一把一把地掉头发,每天一睁眼就是四处借钱。”孙开洲说,看人脸色借钱的日子真不好过。

      开弓没有回头箭。痛定思痛,孙开洲开始反思,仔细研究自己脐橙种植的各个环节,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脐橙为啥长势不好?

      前后花了几个月,经过对奉节县乃至全国一些脐橙种植标杆项目的走访,孙开洲吓出一身冷汗:种植脐橙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任何一种农作物的种植都需要科学的规范和流程。反观自己,脐橙从果树种植到施肥、采摘,各个环节都是随意而为。

      “比如说,在学习中我就了解到,一亩地最合适种植45棵果树;施肥要在距离果树40厘米的地方;挖40×80厘米的坑,深度要保持在10厘米左右;将肥料和土,按1∶6的比例混合,能够更好地让果树吸收养分;在果园里使用物理杀虫的方法,安装上驱虫灯,可以更好地驱虫杀虫,比农药效果好,还省钱。”孙开洲说,认识到差距后,他意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

      绿色有机种植不但产值高,还种出了“儿时的味道”

      请专业人士重新设计生产流程,并制定规范的田间操作标准后,次年,孙开洲果园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当年就小赚了一笔。

      生意算是理顺了,终于可以给家人一个交代。孙开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没过几个月,这个爱折腾、爱给自己挑毛病的人,就有了新的烦恼:从城里回农村千辛万苦创业,如今就是一个种植大户而已,靠规模取胜,利润率很低;更重要的是,当初促使自己种脐橙的,是“儿时的味道”,现在如同工业流水线般种植出来的脐橙,完全没有自己念念不忘的几十年前那种口感!

      如何才能种出“儿时的味道”?孙开洲开始请专家到自己的果园来“诊断”。一位专家的话如雷贯耳,“你们这些年轻人,不懂种地,就知道学别人走捷径。树是有生命的,管树和管人一样。”专家指着发黄的叶片说,“你看这叶片的样子,就是缺锌。小孩子缺锌长不高,植物缺锌也长不高。”

      所谓走捷径,就是没有分析土壤成分,简单地施用化肥,导致有的营养成分过剩,有的缺失。如何解决农作物营养不均衡的问题呢?201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副所长彭良志到奉节开会。孙开洲抓住机会,软磨硬泡,硬是把专家请到了自己的果园。

      “奉节脐橙规模大,你要打造自己的有机产品,才能形成比较优势。”彭良志建议,一是对果园土壤、果树叶片进行营养诊断,采取配方施肥技术,缺啥补啥,减少化肥使用量;二是采取生草栽培增加有机质技术,构建循环农业;三是引进国家柑橘工程技术中心研发的抗药性捕食螨,投放到果园,减少农药的施用量。

      绿色种植、生产有机产品,犹如拨云见日,让孙开洲豁然开朗,找到了方向。按照专家的建议,他马上对自己果园的土壤和脐橙叶片进行成分分析,发现并不缺磷,但锌、硼、氮要补。此后,他开始大量栽培生草,生草腐烂后生成的有机物,可为土壤提供多种营养元素。

      但是,几百亩土地等待土壤改良,植物生成有机肥,毕竟效率太低,孙开洲的果园,需要大量的动物粪便。

      于是孙开洲又建起了养猪场、养牛场。他和周边村民分工协作,以零租金的方式,将养殖场交给村民承包,条件是要保证果园的粪便供应。

      目前,和孙开洲合作的村民,共养了60多只牛羊和猪。牲畜产生的粪便,经过天然发酵后,都放在孙开洲的地里。几年下来,孙开洲的地越来越肥沃,相对应的,脐橙的产量大幅提升,口感也越来越好。

      好东西需要让口碑来检验,孙开洲邀请以前的同事,以及一些专门批发脐橙的经销商来果园采摘品尝。

      “孙开洲的脐橙比一般脐橙好吃得多。”口碑传开,销路就打开了。经销商和喜欢采摘的城里人纷至沓来,“肚子美”脐橙成为抢手货。

      “真正让我的脐橙种植事业打开局面的,就是绿色有机种植!”孙开洲算了这样一笔账:几年前,自己刚开始种植脐橙时,500多亩脐橙园施用化肥农药要15万元,但产量只有60万斤,果子每斤只能卖1元,平均每亩产值仅有千余元;现在,果园面积增加到近1000亩,使用的化肥农药只需30万元,产量却达到了150万斤,果子每斤最高卖到7元,平均每亩产值达到了7500元,是以前的近10倍,次果率由过去的40%减少到10%以内。

      建“数字农场”,吸引年轻人回归农村

      依靠有机种植,生产高品质脐橙,孙开洲不仅在行业内站稳脚跟,还成了奉节脐橙“一哥”,果园每年产值高达3000万元。如今,他的产品进入了阿里巴巴的淘乡甜高端礼品店,60%的脐橙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在网上,“肚子美”脐橙平时每天就能销售上千单,最高峰达到两万多单。

      “儿时的味道”找到了,销量上去了,品牌树立起来了,情怀和经济效益都实现了,按理说,孙开洲只需要做些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就能推动这艘生意的大船顺利行驶。

      但“开挂的人生”需要寻找不断向前的动力,这一次,孙开洲又找到了新的方向——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农业赋能。

      “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是靠着高科技种植农产品,我们奉节农民为啥不可以?”孙开洲到国外考察了一趟后,决定将自己的果园升级为“数字农场”。2018年,通过朋友引荐,孙开洲采购了一批农业智能化种植设备,将自己的果园“全副武装”起来。

      如今,在孙开洲的果园里,随处可见各种科技装置,除了喷灌设施,还有摄像头和星罗棋布的白色装置。“这些装置都是感应器,能测量泥土中的水分、环境中的水分、风向、温度等指标。”他介绍,通过检测,数据都会直接反馈到他的手机上,只要通过微信内的一个小程序,就可以看到清晰的曲线图。

      具体而言,这些装置包括传感器、执行设备、采集控制模块及无线传输模块,能对特定农区的土壤墒情、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太阳辐射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孙开洲可以设定各个项目参数的阈值范围,当特定农田地块采集项目参数超出范围时,在农田专题图上会突出显示并自动报警,这时再派人去处理,省时又省力。

      例如,如果按照以前的经验施肥,每次都要用含有氮和钾的肥料一起下地。而现在,通过上述设备进行检测分析,就能看到土地里各种成分的含量,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既节省人力,又节省物资。

      有了这样一套装置,孙开洲果园里就不需要那么多的简单劳动力了。工人坐在干净明亮的办公室,在电脑屏幕上观察果园里的土壤、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当指标出现异动,系统会自动报警。此时,安装在田间的执行器还可与系统连接,接到指令后,执行器会自动启动喷淋、施肥等。而且,这套系统在手机上还开发有App和微信小程序接口,操作起来非常便捷。

      “数字农场”建成后,孙开洲新招聘的员工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事实上,让年轻人回归农业,是创业十余年来,孙开洲萌生的另一个梦想。

      “在我们南方山区,现在农村种地的几乎全是老年人,要靠他们来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怎么可能?年轻人为啥不愿种地?是因为他们嫌种植方式落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赚不到钱。如果按照传统的农业模式发展,农民只会越来越少,以后谁来给我们种粮食?”孙开洲认为,吸引年轻人来搞农业,科技种植必不可少。

      记者手记》》

      以科技力量引领创新创业

      吴刚

      孙开洲的故事,是一个依靠科技力量创业成功的典范。孙开洲的“开挂人生”,谱写了一首奋斗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从一个公务员到一个果农,在孙开洲身上,那一抹闪亮、甚至让人感动的光芒,是他在创业过程中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那份不畏困难坚持梦想的执着。

      农民纷纷进城,孙开洲却选择当“逆行者”,下乡当起了一名“现代农民”,依靠科技力量发展脐橙产业。从粗放种植到科学种植,孙开洲度过了创业之初的“危机”;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开展有机种植,将产品附加值提升数十倍,孙开洲打开了事业新局面;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农业赋能,建设智慧农场,创造条件让年轻人回归农业,孙开洲开启了新的逐梦之旅。

      创新创业不是一蹴而就,前行的路上会遇上各种困难与挑战,创业者有时就像一个孤单的“逆行者”,需要不断打破思想上、观念上、方法上的层层障碍。创新创业也不是盲目的,需要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科技的支撑,唯有做好准备,持之以恒,才可能走到光明的谷口。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