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爱逛菜市场的赵晓东:在画里看到人生百态和真善美

重庆日报全媒体 李星婷 魏中元 2019-09-28 20:34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李星婷 魏中元)9月28日,赵晓东“浮生散记”纸本作品展在鹅岭贰厂T2国际艺术中心举行。赵晓东是全国第十三届美展油画展区重庆唯一“获奖提名”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教师。这次展览展出了赵晓东70多幅与生活相关的手稿和作品,分“儿时”“旧物”“老友”三个部分,油盐酱醋的生活气息里展示真善美。

▲9月28日,在渝中区鹅岭正街二厂文创园展出的“浮生散记——赵晓东纸本作品展”。 记者 魏中元 摄

  用孩子的眼睛看待世界

  顾名思义,浮生散记是生活中随手的记忆和画作。

  平头,宽松的T恤,温和的赵晓东看起来就像身边普通的中年男人。老厂区的筒子楼、孩子的面孔、火锅、腊肉、甚至辣椒和萝卜……这些赵晓东的画作,也一如他此次全国美展的提名作品《果蔬欢 ·百姓乐》一样,非常“接地气”。

  “这次展览策划了近一年时间,最后从我近年的手稿和习作里归纳出三个线索:儿时、旧物、老友。”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的赵晓东,小时候在农村里生活,前几年一次偶然的艺术活动,让他非常关注农村里的孩子。

  “儿时”系列的画作共有约二三十幅。哭泣、打哈欠、流鼻血;酣睡、委屈 、沉思……赵晓东将在大凉山、西昌等地做田野调查或支教时画下的儿童像,集合成若干个《面孔》系列,表达出孩子们纯真、顽皮、质朴的状态。

  《孩儿们》《远方的河》等系列,则生动地还原了孩子们打枪、嬉戏、或在河里游泳的场景。有趣的是,画作里,有的孩子长着“猪鼻子”,“因为,说谎的孩子鼻子会长长啊!”赵晓东说,希望能用孩子纯朴的眼睛看待世界。

  画里是他儿时的生活记忆

  “旧物”系列,藏着赵晓东七八十年代的生活记忆。

  《辉煌》画的是位于虎溪电机厂对面、贺龙选址建设的重庆炮校;《光阴的故事》,画的是小镇上的老理发室,毛巾、木柜、蒲扇,这些旧物件杂乱地摆放在颇有年代感的简陋空间里。

▲9月28日,在渝中区鹅岭正街二厂文创园展出的“浮生散记——赵晓东纸本作品展”。记者 魏中元 摄

  一副名为《家》的画作,画的是老厂房的筒子楼。公共阳台上挂满被褥和衣服,一个小孩在拥挤杂乱楼房门口溜滑板……那是赵晓东记忆中的童年。

  “楼上楼下的人说话都能听见,中午谁家吃什么,哪家孩子被打了,瞬间都会成为筒子楼的新闻。”赵晓东说,自己想通过这个系列的作品,唤起人们的记忆,重拾亲近的邻里关系。

  烧白、腊肉、火锅都是创作灵感

微信图片_20190929102203.jpg  住在大学城的赵晓东,一有空都会去赶场、逛菜市。所以逛菜市场、做菜的经历,都成为这位油画家的艺术灵感。

  铁钩上挂的腊肉、坝坝席上的烧白、招待远方朋友的火锅,还有辣椒、胭脂萝卜……这是“老友”系列。不止这些活色生香的食材,大腹便便、嬉笑怒骂的老友,也都生动地出现在赵晓东的笔下。

  由于常年的关注和生活体验,赵晓东的不少代表作品和“菜篮子”、“米袋子”密不可分。如今年,赵晓东的油画作品《我们的菜篮子》就曾亮相上海中华艺术宫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三幅油画表现了采摘、物流、购物三个生动的场景。

  “几十年的画画生涯里,我画过棒棒、务工青年、果农、建筑工人、摩托车司机……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和乐观的笑容,成为最打动我的力量。”赵晓东说,这次作品展,是希望让人们关注当下生活,放慢匆匆的脚步。

  日前,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赵晓东的《果蔬欢·百姓乐》也非常受关注。为完成这幅作品,赵晓东在早中晚不同时段,去了上百次超市,最终呈现出当下人们生活的幸福和满足感。

  “画画就像生活、做菜一样,在画里看到生活百态、人间滋味和真善美。”赵晓东说,其实主题创作也是生活化、接地气的。

  此次展览将展出至10月13日。

编辑王君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