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梦⾥南开与我的祖国

重庆日报全媒体 2019-09-24 16:12

  午夜梦回。还是剪不断的亲亲南开,朗朗少年;还是“小平,您好!”的狂欢呼喊,还是世纪历史烟云挟裹而至的春风拂面。

  重走五十年前的读耕小路,回望梦中的灯火寒窗,寻觅分享与共和国同行的风姿和喜悦。当年读书郎,命运总是与祖国风雨同晖。

26e37f49a3c44ddbbec38ff828d64f15.jpg

  (一)

  少年南开,校园钟声如昨。

  时名三中的重庆南开,教给学生以精深博大的各门知识,更授以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人文精神。独有的思辩慎独,智慧觉悟,让走向人生道路的学子风雨前行,在各自从事的领域,甚至在困境和逆境中去作出无愧于母校和祖国的进取。

  去了50个春秋寒暑,如今想来,“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高六六级”,这个无数次荣耀的人事填写和被填写,这个无数次自豪的介绍和被介绍,最让人动情,最让人难忘。

  这是因为,老三届,已经成为共和国70年历史中光彩夺目的文化群体。作为极富坚韧性和创造力的文化生命基因,50年里产生过全社会广为探究、咏叹和传说的故事奇迹,至今还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舞台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决策力。

  而南开老三届的人生际遇,担当,与作为,自然也融入了国家、民族命运的历史文化座标。她的老三届生命血脉里所流淌的人文品格,总是会随漫延到桃李的每一片枝叶,撒炫在祖国的山山水水,自然而然地演绎这一代人植根共和国命运的生命力。

u=2784806203,3656837816&fm=214&gp=0.jpg

  (二)

  五十春秋风雨在,校园钟声入梦来。

  1963年秋蝉初鸣,六六级幸运地进入了这个全市、全川、全国著名,世界享誉的中学堂。

  幼年失怙,少年失恃,是母校南开给予抚慰我的精神摇篮。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六十年代,是南开用知识的红茶,书籍的面包把我喂养。忘了饥馑的我和我的老三届,日后则像离巢远飞的乳燕,与共和国一起穿越五十年的风云变幻,接受着急风暴雨的未来世界和时代的洗礼。

  1968年隆冬,雪下的很大。

  走出南开校门的人生第一课,是落户川东开县的凤凰深山——团结公社。生产队14户人家,连同南开两名男知青在内的16个“全劳力”男人,几乎承担着83亩水田,130亩山地耕耘的全部重活。

  桐子花开,布谷鸟叫,犁田,栽秧,薅草,挞谷,送公粮;霜雪寒冬,农事息歇,则又伐木,盖房,烧石灰,挖煤窑,垒田坎。年复一年,稚嫩的肩头承载着稚嫩的生命初次承载之重。茅屋里,油灯下,唯有随行李箱带去的《大众哲学》巜中国通史》巜古诗词选读》,伴随度过了一个个风雨山乡的寒暑春秋。

  “那是荆棘的桂冠,那是滴血的玫瑰。”

  五十年后回望,我在长篇思想随笔巜遥远的知青屋》中,对这一时期作出了个人的文化解构,并应作者恳请,作为了长篇知青小说《穿云鸟》的再版序。(作品已获中国知青作家杯长篇小说一等奖)得以释怀的是,知青文化思考的浮雕之墙,半个世纪后也镌刻下南开学子的文化思考。

  招工回城,人间有梦。

  三年学徒包装工、运输工,四年机修钳工,唯有读书思考写作,工余有了孤苦的慰藉和精神的教鞭。

  ……

  大山里教我犁田栽秧的乡亲,车间里带我车钳铆焊的师傅,是你们让我认识了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让我日后的职业生涯有了“接地气”的学前教育,让我记住了人生旅途的“人之初”。无论枝叶伸展何处,我总会时时记起脚下那片贫瘠的黄土。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慕名已久的四川大学七七级中文系殿堂得以敞开。璀璨的人文科学宝库,让我饱尝中国和世界语言文学的甘美。

  少年南开梦,是共和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我圆遂。

  (三)

  川大毕业,理想主义驱使,我选择作了一名爬涉万水千山的新闻记者。少年南开梦,在“跑新闻”的汪洋大海里启航。

  “问高山,问流水,问遍霜雪问风雷。问在天地间,一生缘,苦相随。”

  这是由我作词,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敖昌群教授作曲的歌曲巜问高山问流水》,它能表达我的40年于万一。

  近40年间,四川220多个县市(括1997年直辖前重庆),我釆访的足迹走遍180多个,以及全国大多省区、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1982年在家乡担任四川日报驻重庆站记者三年,不仅让我能重拾儿时童年的足印,而且能以我的新闻报道参与和推动重庆在全国率先试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家乡父老不会忘记,我的巜党的政策好,放心出夔门》巜春风吹开朝天门》等大量报道,激情澎湃的见证过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在重庆惊心动魄的开启。

  “苟日新,日日新”。感谢记者的职业生涯,给予我全身心地拥抱社会生活,感受中国百年未有之巨变。

  而新闻釆访中所结识的成千上万的朋友,他们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进退沉浮,也成为我人生的宝贵滋养和财富。他们的生命形象燃烧过我的激情,直至今日也历历在目,鲜活如初。

  记者生涯也给予走进国家高层面的采访机缘。我先后隨行过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李鹏、温家宝、吴邦国等两任总书记、两任国家主席、两任人大委员长、三任总理在内的九位政治局常委的调研视察釆访。他们治国理政的风范,给我难得的人生教益和新闻素养的历练。他们礼贤记者,谈笑携手合影留念的情景,成为我个人记者生涯的珍贵瞬间。

  (四)

  “常饮农家溪边水,

  也曾王榭堂前宴。”

  从地方驻站记者、编辑部主任、编委,到走上省报业集团的领导成员的担责岗位,但我更看重个人在漫长而有限的人生长河中文化精神对祖国的担当与作为。

  因为,唯有人文思想的探寻,才在这个时光不断冲刷的世界留存。

  别梦依稀,我应当有对母校和祖国的如下回顾——

  也许,孙子辈正孜孜攻读的中学教辅材巜现当代经典散文阅读》,他们能读到或考试到巜汉唐雄风解》。这篇入列中国百年散文经典的1995年旧作,校友们一定会含笑给小孙孙介绍:“作者是爷爷(奶奶)的重庆南开同学!”

  也许,从政修身齐家,能阅读巜二十世纪杂文精选》中的巜致郑板桥先生书》,那是我1988年在家乡七星岗的重庆市工商局釆访选题所获。“衙斋犹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愿其成为我与校友们为官、为人、为文,践行的立身格言。

  也许,获得中国新闻奖等40余项中央、省部级奖项,以及巜春满春熙路》等5篇作品入例大、中学教辅教材,怀旧的时光都会将其留在中国新闻年鉴,但,远未及祖国于我的专业励求。

  缘于此,1990~2000年,我曾兼职川大新闻系客座教授及研究生导师,讲授巜新闻评论论纲》十年。那些已经走上中央、省市及海外媒体领军岗位的历届同学,他们今天或许正是从当年的三尺讲台前走向攀登思辩力的高峰。

  更缘于此,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等館藏着我的两部著作巜过去如斯》巜中国人的境界》,记录着走出南开校门50年里,我的羁旅行色,我的读耕遐思。不断再版,已行销23年的后者,系清末民初至今百年来,辜鸿铭、蔡元培及清代驻华外交官、传教士等九位中外文化学人巜中国人》丛书之一。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著名国学大师傅璇琮(中华书局历任总编辑)都先后为之作序。能学步大师先贤于后尘,重庆南开学孙三生有幸。

  (五)

  感恩风雨相伴的時代,助我励志的祖国。

  夜掌青灯,翻开时任国家总理颁发的“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荣誉证书,总情难自禁地重温人文精神的起点,梦回百鸟啼嗚的校园,思念银发如雪的师长,感恩养育我成长的祖国。

  我曾受邀香港凤凰卫视作嘉宾访谈巜小平百年与中国崛起》。结束语,主持人曹景行、董嘉耀一定要让我设想,如果邓小平还健在,今天他老人家会给我们说点什么?

  我用心回答,小平他老人家一定会用质朴地道的四川话说:“让中国人民的日子,过得还要好些!”

  此刻现场掌声经久不绝。

  而我却潸然泪下。因为,我的,不,我们的命运是小平他老人家给改变的。

  “小平您好!”

  以此,给母校,给祖国交上这份写了半个世纪的答卷。

js7.jpg

  夕阳下,仿佛又看见同学们在三友路上成群结伴,笑语喧天;仿佛又听见同学们在桃李湖畔喃喃低语,轻声歌唱。当然,足球场边席地而坐的草坪看台上,也许会在毫不忌谈当年多愁善感而初次的青春。

  而我,却还想去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墙下,默默献上我对母校和祖国真诚的礼赞——

  公能校训日月新,

  校园如梦百鸟鸣。

  读诵三友岁寒路,

  鼓舞一生风雨吟。

  羁旅未有悲欣泪,

  寒窗无愧灯火明。

  不为风花毕业赋,

  代代民族复兴魂。

  此刻歌乐,苍山如黛。

作者:

杨文镒  (重庆人)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导师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编辑姜雅娟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