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9月1日起实施

重庆日报客户端 申晓佳 2018-08-28 17:59

  重庆日报客户端讯(记者 申晓佳  编辑 付爱农)8月2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规划局获悉,《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下称:《条例》)经重庆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分7章65条,主要包括建立分工明晰的管理体系、明确专门保护资金、设立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系列制度、确立更加刚性的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督促历史文化资源修缮工作、强调活化利用并增设保护利用专章6大方面内容,为重庆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活在当下”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法治保障。

  例如,重庆历史上水运发达,许多码头、渡口等记录着往昔的繁荣。《条例》第十五条就规定,建成30年以上,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且具有其他重大历史文化意义的码头、渡口、索道、桥梁、隧道等建(构)筑物,可以申报历史建筑。

  又如,为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等在活化利用的同时,保持景观完整、历史文化资源不受损害,《条例》规定,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历史文化名镇等进行业态策划,规定各类业态构成比例,控制商业开发,鼓励开展当地传统手工业、特色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明确历史建筑可以通过依法转让、抵押和出租等形式进行保护利用,鼓励通过减免国有历史建筑租金、放宽国有历史建筑承租年限等方式促进保护利用。

  此外,《条例》还细化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职责,明确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市、区县(自治县)、乡(镇)三级管理体制,以及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同时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文物主管部门、城乡建设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同时,《条例》规定,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项目安排,将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保护和管理。

downLoad-20180828175922.jpg

  ▲市域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分布图。市规划局供图

  链接:

  重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截至目前,包括6个历史文化街区、20个传统风貌区、1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8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8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74个中国传统村落、176处历史建筑、25908处不可移动文物等。

  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介绍:

  1、磁器口

  已形成1800余年,明清以来逐渐成为重要的水陆交汇贸易口岸,极盛时期有“小重庆”之称。抗战期间,商业贸易和文化空前繁荣。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背靠歌乐山,面向嘉陵江,中部马鞍山自西向东蜿蜒伸展横担整个街区。

10.jpg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市规划局供图

  2、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街区

  宋代觉林寺的“觉林晓钟”极富盛名,街区包含了清代巴渝十二景中的“字水霄灯、龙门浩月”,是重庆城市山水格局的典型代表,展现了巴渝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开埠后,街区成为新兴的商贸区域,是重庆开埠历史的重要见证。

  3、山城巷

  原名天灯巷,明清时期为城内的高档居住区之一,其依山而建、沿崖而上的街巷梯道别具特色。1902年法国人在天灯巷顶端的二仙庵修建仁爱堂医院、教堂、修道院等占地近12亩的大型建筑群。1972年天灯巷更名为山城巷。山城巷及金汤门传统风貌区北至重庆干休所,南以南区路为界,东接中兴路,西至石板坡立交。

编辑唐琴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