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袁隆平母校开设首届神农班,为何近一半学生不能顺利毕业?

重庆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星婷 2018-07-03 16:05

  重庆日报客户端讯(记者 李星婷 编辑 袁尚武)因“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誉为当代中国神农。日前,袁隆平的母校西南大学,培养出了首届神农班毕业班学生。这是该校实施拔尖创新型人才计划的一项工作。

4.jpg

▲西南大学官网

  从400名学生中选40人组建神农班

  据了解, 2014年,为深化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探索农科类专业优秀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教育部、农业部、国家园林局共同实施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重庆有5所高校入围,包括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三峡学院。

  其中,西南大学作为拔尖创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从当年本科新生报名参加神农班的400人中,经过严格选拔、考核,组成40人的拔尖创新农业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神农班”。

  “神农班选拔严格,要求学生对生命科学有浓厚兴趣、高考成绩必须超过所在省本科第一批录取分数线、高考英语分数超过英语单科总分数的60%等条件。”首届神农班辅导员刘秋艳老师介绍,此外还要通过进行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体能测试。

3.jpg

▲西南大学官网

  每个班级100万专项经费

  西南大学校长助理、神农班学业导师之一的王进军教授介绍,神农班的学生在1-3学期不分专业,系统学习数理化和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4-6学期,根据学习兴趣灵活选择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农科专业,深入学习专业知识;7-8学期,则进入本科和研究生衔接的教育。

  与普通农学生相比,“神农班”实施精英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模式,每名学生都有导师担任学业导师和实习导师。此外,学校给予每个班级100万的专项经费支持,用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国内外考察。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比利时根特大学、德国吉森大学等国外多所名校的专家教授,还定期来校为该班“开小灶”讲学,学生也会赴海外进行农业领域的学科与实践考察。

5.jpg

▲西南大学官网

  40人中仅24人毕业

  但为了培养未来真正的拔尖创新农业领域精英人才,神农班有着严格的淘汰机制。

  刘秋艳介绍,班级设立了严格的年度考核目标,要求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通过中期考核(大二年级末进行,包括社会调查报告及关于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两项内容)。此外,有两门课程考试不合格,或学年度考核不合格,或有其他违规、违纪,就被淘汰退回原专业学习。所以,最后首届神农班实际毕业人数仅为24人。

  刘秋艳介绍,神农班的首届24名毕业生将分别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或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等国外大学继续深造,或签约知名企业工作等。

  “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 神农班首届毕业生马晋齐说,这句话是袁隆平院士回母校时为学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题词。“青年大学生要牢记前辈的教诲,努力学习知识,为服务三农,振兴乡村,作出大学生应有的贡献。”

编辑柏云辉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