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重庆邮电大学: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学科优势 打造文明重邮

重庆日报客户端 李星婷 卢越 2018-03-28 14:33

QQ截图20180328160638.jpg

3月27日,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制造学院学生展示其发明的智能机器人。记者卢越摄

  重庆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星婷 编辑 袁尚武

  在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评选表彰活动中,全国共有494所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其中高校有39所,重庆邮电大学是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在建设文明校园方面,重庆邮电大学有怎样独特的做法?文明校园的建设建成,对广大师生又有着怎样的影响?3月27日,重庆日报记者赴重庆邮电大学进行了采访。

  价值引领有情有义,好声音在校园成为主调

  “上周日晚上12点,在外实习的我回到学校,看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灯火通明。当我走进工作室,11名同学正在彻夜奋战……”这是本周一(26日)早上,重庆邮电大学“长波班”班长王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学生),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上进行的“国旗下的演讲”。

  “青年兴则国家兴。”王鹏从自己的理想谈起,勉励同学们:“每一个梦想都值得拿一生去拼博,永远做充满热情的青年,永远相信努力的意义!”

  “‘长波班’以学校首任党委书记、院长郭长波老红军的名字命名,在2014年9月成立,由高中阶段入党的学生党员组成,旨在将郭老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重庆邮电大学学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长波班”目前有29名同学,来自各个学院。新进入“长波班”的同学,在入学前一周就要到校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还要接受红色革命主义教育。

  事实上,无论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长波班”的同学都在全校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班上每位同学都要进驻校内其他班级,做1至2年的驻班党员,帮助所在班级开展党组织生活、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知识竞答以及‘中华魂’演讲等活动,并帮助更多积极分子入党等。”王鹏介绍。

  “‘长波班’的同学都很优秀,他们有的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有的被保送至名校硕博连读等等。”软件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刘玮玮说,“长波班”的同学在学习、品德等各方面都会作出表率,如“星星之火”影响着同学们,大家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不只是“长波班”,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学校还将爱国爱校、革命传统教育纳入B学分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实施“德育英才培养计划”,选拔学生骨干参加“青马工程”,举办“我的中国梦”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开展“校长荣誉奖”“五四之星”“十佳师德标兵”“十佳青年教师”“十佳文明家庭”“十佳文明寝室”等评优表彰活动,广泛开展“文明使者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培育核心价值,树立身边的典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QQ截图20180328160651.jpg

3月27日,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同学编辑新媒体信息。记者卢越摄

  思政教育有血有肉,好思想在校园成为主导

  “恭喜你登上学习荣誉排行榜……”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不久,一款名叫“团团微课学报告”的学习软件在重邮校园迅速“走红”。

  这款由该校 “红岩网校”组织学生自主开发的新媒体产品,将十九大报告整合成77节微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录学习。

  “微课对报告的重要内容以及关键词等,都进行了解读。学完之后,还可以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检测学习效果。”该校大三学生李相玲说,不仅如此,该平台最后还会生成一个学习效果排行榜,学习课程多、答题正确率高的同学会登上荣誉榜单。“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因为不仅要让自己个人上榜,还要努力让所在班级总成绩名列前茅!”

  近年来,重邮在不断改进和加强传统学习阵地基础上,主动抢占思政教育新阵地,利用学校信息通信学科的优势,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推进“互联网+思政”工作新模式,创建出一批校园网络文化特色产品,建立起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开展,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数据显示,近年来,该校开展了“突出重围——重走长征路”“亮出团员身份——青春耀团徽”等校园主题线上活动近100个,其中该校开发的“拼拼价值观”“学用典赞习大大”等线上学习产品,吸引超过40万人次参与;“红岩网校”也荣获“全国党的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等10多项荣誉。

  文明校园建设师生同心,好风气在校园成为主流

  前不久,重邮软件工程学院研一学生林义钧,获得“重庆市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作为中国第441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重庆第58位骨髓捐献者,林义均用他的善举,成功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6年前,林义均还在重邮读大一,在学校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中,他志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校园里无处不在、积极向上的能量,是我一直坚持做志愿服务的动力。”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林义均如是说。

  据了解,重庆邮电大学已成立了16个青年志愿者协会,历年来学生注册志愿者达3万余人,每年超过1万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总服务时长累计86万小时。“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当下的国情、社情,也更体会到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该校计算机学院2016级学生罗鹏飞说。

  重庆日报记者还了解到,今年1月,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认定结果,全国有200所高校的201个教师团队入选。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王汝言教授领衔的“信息通信理论与技术教师团队”是其中之一,成为全国教学风范、师德垂范、教风典范的代表。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培养学生有如海的学养,更要有如山的德行。”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王汝言表示,教学不仅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更要鼓舞和唤醒更多的灵魂,以培养国家栋梁之才。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学院教师团队将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有机融为一体,成绩斐然。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重庆邮电大学校长李林表示, 学校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赓续了学校“全国文明单位”荣誉,这是社会各界、学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修德、博学、求实、创新”,这是重邮的校训,它激励着一代代重邮人砥砺前行。学校也将始终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作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将更加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学校信息通信技术学科的优势,瞄准一流建设目标,着力内涵发展,强化特色办学,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以郭长波老红军为代表的重邮校史文化建设,将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编辑李振兵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