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风乡俗也能”生金“ ——武隆区鸭江青峰村文化扶贫记
重庆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雪萍 编辑 吴国红)当艺术“遇见”农屋,当涂鸦“碰到”民俗,会撞出怎样的火花?3月21日,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位于武隆区鸭江镇的市级贫困村青峰村二社刚完成新一季的农家外墙涂鸦,不久将以全新面貌迎接各地青少年和游客前去体验。
用艺术扮靓农家
“这次新涂鸦的主要是进村的6户农家,目前为止,已经有34户农家外墙上完成涂鸦。”武隆区鸭江镇青峰村村支书张大文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走进青峰村,重庆日报记者宛如进入一个童话世界,这里的农家脱去单一的白色或灰色“外衣”,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涂鸦,或“桃园结义”“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或讲述“耕地”“播种”“夏做”“秋收”等乡村风貌,或“熊出没”“愤怒小鸟”“齐天大圣”“喜洋洋与灰太狼”“猫和老鼠”“黑猫警长”等影视动漫再现。
据负责涂鸦的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的老师谭军介绍,整体涂鸦村按照传统文化、乡风乡俗、卡通动漫三个主题,打造成适宜青少年培训、学习的基地。新完成的村口部分,相当于这个村的“序”,“所以,这次的风格比较抽象,色彩更鲜艳一些,让孩子们远远就能被吸引,也有兴趣临摹。”
把乡风乡俗表现出来
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找到自己的最爱,临摹这些涂鸦作品,还能体验这里的传统风俗。
青峰村二社105户人家,祖祖辈辈都一个姓“梁”,已经延续上百年。走进被村委会授予“敬贤思齐”示范户梁代艺的家里,屋内屋外排放的家谱、挂历、书籍处处展示了梁氏村人古老的家风、孝道和礼仪。每当有人前来参观,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们还会现场讲述这个村的由来和流传下来的风俗。
“青峰村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没什么特色产业,所以成为市级贫困村,但有像二社这样百年传承的村落,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很注重孝道,邻里之间相处和谐,有代代传承的家风民俗,就想到请专业人士把这个表现出来,展示给外来的人,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鸭江镇党委书记蔡斌表示。
将继续挖掘民间故事
村里还结合实际,与一些专业机构建立工作室。比如,在中药工作室,有专门的老中医教孩子们认识各种药草的功效;在手工工艺工作室,孩子可以制作小背蒌、草帽等编织品。
涂鸦不仅让乡村美丽、有文化味,还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据张大文介绍,自从2017年初,涂鸦村对外开放以来,至今共计接待游客两万余人,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仅旅游收入达到123余万元,青峰村二社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忙着清洁自家外墙“狮子王”的村民寇显容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她家以前一年收入只有几千元,现在仅去年来家里住宿、餐饮的收入就有两万余元。“现在家里干净又漂亮,游客越来越来多,住在家里就能赚钱,真好!”
张大文表示,将在全村推广二社的成功经验,并深入挖掘当地的民间故事,通过涂鸦等方式拓展到更多人家,“不仅通过文化使村民脱贫,还要让他们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