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这两个民俗上榜重庆非遗地图,您被震撼了吗?

铜梁发布 2018-10-16 09:50

  古书有云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民俗是一个地域最具吸引力的文化魅力之一

  众所周知

  咱们铜梁的民俗丰富多样

  这不

  《铜梁龙灯会》和《铜梁坐歌堂》

  上榜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之民俗篇》

微信图片_20181016095215.jpg

  近日,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发布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之民俗篇》,列举出重庆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42项民俗项目,其中国家级3项,市级39项。我区的《铜梁龙灯会》和《铜梁坐歌堂》两民俗项目榜上有名

  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

  龙灯会和坐歌堂的民俗魅力吧

  ☟☟☟

  铜梁龙灯会

微信图片_20181016095211.jpg

  《铜梁龙灯会》民俗项目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集合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微信图片_20181016095208.jpg

  铜梁龙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19世纪20年代,清道光《铜梁县志·风俗志》这样记叙一年一度的铜梁龙灯会 :“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

微信图片_20181016095204.jpg

  岁未年终,铜梁城区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准备迎接自己最盛大的节日;

  正月初一,各行各业的龙灯纷纷走上街头,招摇过市,竞相媲美,向新年报到;

  正月十二起,龙灯正式结成大队,依次到各个庙堂和重要处所拜年,称为“出龙”;

微信图片_20181016095200.jpg

  正月十五,龙灯会进入高峰,千姿百态的龙灯队伍载歌载舞,欢乐前进。在大富大贵的开道牌灯之后,数十个龙灯品种依序舞过。傲然的正龙、飘逸的小彩龙、活蹦乱跳的“十八学士”、拚抢不已的“三条骖”、悠哉游哉的“鱼跃龙门”、天真的“板凳龙”、笨拙的“猪啃南瓜”、滑稽的“鱼鳅吃汤圆”、天风浩荡的“大蠕龙”、狂放无羁的“火龙”等品类最为抢眼夺目,或在游行中争奇斗艳,或就地“扯圈”展开套路,显尽各自风流。观灯人也可随时跨入队列,充当一名血性的舞龙者。待元宵闹尽,一把火烧龙上天,舞龙人大碗喝酒,抖擞精气神,就要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了……

微信图片_20181016095156.jpg

  铜梁龙灯会饱含的全民色彩和心灵震撼,不但是铜梁人抹不去的文化情结,而且还成就为中国罕见的龙灯盛会,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极其珍贵的文化空间。

  坐歌堂

微信图片_20181016095152.jpg

  “坐歌堂”又称“坐花园”“坐花堂”“陪十姊妹”,属嫁歌之一,是女方家庭在女儿出嫁前举行的一种伴嫁歌舞的传统文化仪式。坐歌堂表达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的一种眷恋和不舍。整个场面温暖、内容丰富、欣赏性极强,包括起歌堂、陪场、哭爹娘、劝姑娘、骂媒、说真话、拆歌堂等,是一种极富特色的民间婚庆礼仪。

微信图片_20181016095149.jpg

  坐歌堂作为一种民间婚庆习俗,明清时期就已在安居一带普遍流行,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

微信图片_20181016095146.jpg

  在笑声荡漾、红烛闪烁的喜庆气氛中,“新姑娘”由一对银灯姐妹搀扶着,盛装华服登场,从绣房来到歌堂。新娘坐歌台上方正中央,左右为银灯姐妹陪护,新娘的嫂、姨、堂表姊妹和邻居亲友姊妹围坐周围,有的是特别邀请的唱歌好手,也有不会唱歌前来捡(学)歌看闹热的。然后你唱我和地对歌,歌词通俗易懂又押韵,还时常伴有舞蹈。

微信图片_20181016095144.jpg

  坐歌堂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歌词风格多为民间风味的“双关语”、“谚语”,极富地方特色。它的歌词多为劝人尽孝、勤俭、持家,表达了对新人美好生活的祝福,也饱含亲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内容积极向上,体现了当地朴实、善良的民风,也体现了人们乐观、聪慧、热爱艺术的品质。

  山、水、人

  共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铜梁龙灯会和坐歌堂

  有空就跟着地图走遍巴山渝水

  领略更多的精彩民俗吧

微信图片_20181016095140.jpg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