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黔江:构建桑蚕金链条 走出发展“新丝路”
    重庆日报·区县
    时间:2022-10-31 11:30:39

    ▲黔江桑蚕助农增收 杨敏 摄

    从在石漠化土地上栽桑养蚕到精美的丝绸制品加工生产再到蓬勃兴起的生物产业、桑蚕文化旅游……近年来黔江依托退耕还林政策、山地特色自然气候等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积极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打通一二三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新丝路”。

    退耕还林发展蚕桑业

    “黔江把蚕桑基地建设作为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重点,在蚕桑产业发展上予以重点扶持。”近日,黔江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黔江区依托退耕还林栽植蚕桑,目前累计达到7万多亩。

    为了鼓励蚕桑产业发展,黔江对新栽植并验收合格且持续经营管理的桑园给予连续补助3年,第一年每亩补助50元,第二年每亩补助80元,第三年每亩补助100元。截至目前,全区标准化桑园已达到9.4万余亩、覆盖80%的乡镇街道,养蚕大棚3.5万余个、共育室315个。

    蚕桑业发展“三部曲”

    2021年黔江产茧7万担,连续11年位居全市第一。有了充足的原材料本地供应,如何延长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布局成为产业发展的思考方向。经过实践探索,引进缫丝龙头企业、建成蚕桑丝绸工业园、推进桑文农旅融合发展,成为了黔江构建桑蚕全产业链的“三部曲”。

    引进缫丝龙头企业。招商引进双河丝绸公司建成4800绪缫丝生产线,资产总额1.9亿元,荣获“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十佳企业”;通过2020年鲁渝东西部扶贫协作,引入海通丝绸全产业链项目,目前发展蚕桑基地3.6万亩,缫丝工厂一期2000绪缫丝生产线已建成投产。随着缫丝企业的投产,实现了由“茧”到“丝”的转化。

    建成丝绸工业园。通过延链招商引进4家深加工企业,建成了“黔江·桐乡丝绸工业园”,年产250万米真丝面料、150万件服装、400万平方米丝绸地毯的企业相继投产,实现由“丝”到织绸、丝被、丝绵、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蝶变。

    推进桑文旅融合发展。引进2家文旅企业,在黔江知名景区濯水古镇建立了武陵山丝绸博物馆,向参观者全面介绍蚕桑、丝绸生产各环节的工艺流程、机械器具、操作方法,以及黔江蚕农、织工创造的绚丽多彩丝绸工艺和民俗文化。探索开发集蚕桑生态效益、实用功效、景观功效于一体,以桑蚕喂养、蚕茧摘取、桑果品尝等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推动金溪蚕桑小镇、濯水丝绸小镇等蚕桑特色小镇建设。

    ▲武陵山丝绸博物馆

    “我们将尽快把‘全链条’打造成融合发展的‘金链条’。”黔江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丝出口基地”“全国蚕桑丝绸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目标,全区将着力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强化三产,预计至“十四五”末,全区稳定优质桑园10万亩以上,年产优质蚕茧15万担以上,全产业链年产值35亿元以上。

    (唐楸 孔德虎 马菱涔 )

    主编:胡东强 | 编辑:王萃 | 审核:屈茸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