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16次“苗寨龙门阵”后,彭水县农纲村建起莲藕轮作基地——“水淹地”变成村民丰收田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陈维灯 实习生 胡梦
    时间:2022-07-27 07:16:36 | 编辑:柏云辉

    盛夏时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善感乡农纲村莲藕轮作基地,500多亩荷花竞相绽放。青山绿水,村落点点,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卷。

    难以想象的是,这里不久前还是一片十年九涝的“水淹地”,现在村民穿梭其间管护荷田,犹如置身画中。

    “水淹地”十年九涝

    “水淹地”地处农纲村石槽坝河畔,是村里难得的一块平坝子。

    “只要下雨,雨水就会汇聚到石槽坝河,河水短时间内暴涨,经常淹没周边农田。”村民田贵德介绍,这片田地十年九涝,几乎年年颗粒无收,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闲置地。

    去年底,上任善感乡党委书记不久的曾宪军和村支“两委”商量后,决定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引入企业在此建设莲藕轮作基地,发展莲藕、小麦、油菜产业,并配套建设加工厂,开发藕粉、荷叶茶、莲子等产品,形成以莲藕种植为核心,多元化发展的农文旅融合全产业链条示范基地。企业通过投资和技术入股,占比30%,村集体经济占股70%。

    谁知听闻此事后,几乎所有村民都不看好,“年年都遭淹,还想搞产业基地,哪有那么容易?”

    “苗寨龙门阵”打消村民疑虑

    其实,曾宪军对解决“水淹地”早有打算,通过起河堤解决水淹问题,再对土地进行改造,实施连片耕作。可是,如何才能让村民同意将“水淹地”流转出来呢?

    曾宪军想到了“苗寨龙门阵”。

    “苗寨龙门阵”,是彭水县委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让党的政策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飞入苗寨百姓家”而打造的理论微宣讲品牌。

    “镇村干部讲政策,村民议事论事。”曾宪军介绍,借助场镇赶集、农民工返乡、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在村民聚集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都能讲“苗寨龙门阵”。

    去年底,在农纲村的一场“苗寨龙门阵”上,曾宪军向村民讲述了莲藕轮作基地的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

    “好多年了哦,那个河堤都没修得起来,你们得行?”“就算河堤修起来了,种荷花真的能找钱?”几场龙门阵摆下来,村民还是疑虑重重。

    曾宪军把年过七旬的老党员田贵德请到“苗寨龙门阵”现场给大家做工作。“大家想一下,地荒起一分钱都没得,流转了每亩每年有400块钱,还能到基地打工,一天有80到100块钱,年底还有分红……”一笔一笔,田贵德为村民细细算着。16次“苗寨龙门阵”后,村民终于同意流转“水淹地”建设莲藕轮作基地。

    “水淹地”旧貌换新颜

    “我们用一个月时间修建了河堤,这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曾宪军介绍。

    如今的石槽坝河畔,一道500米长的河堤隔绝了水患。曾经的“水淹地”旧貌换新颜,绿水青山之间,成片的荷花争相绽放。

    “种植荷花以来,我在这里除草、施肥,每天工钱80块钱。”村民田永余介绍,自家的35亩地也流转给了基地,每年有14000元收入。

    “现在,村民闲置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年底还有分红。”莲藕轮作基地负责人冯祥文介绍,该基地涉及130户村民,下半年基地将轮作小麦和油菜等农作物,预计村民户均年增收将超过3000元。

    “今年,基地基础设施也将逐渐完善,修建产业路、人行步道,沿线打造文化手工作坊,让游客不仅能赏荷花,还能体验民俗文化。”曾宪军介绍,目前,善感乡正与旅游公司洽谈开通旅游观光小火车等事宜,还将充分发挥基地优势,在配套加工厂建成后,开发藕粉、荷叶茶、莲子等产品,让“水淹地”真正成为村民的“丰收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