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綦江:以工代赈带动务工3200余人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3-12-26 14:21

    “我农闲时在村上的葡萄园务工,每天有70来元收入,一年算下来有一万多元。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把庄稼种好,又能照顾家人,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近日,綦江区永新镇石塔村村民陈正伦一边忙着在该村果园架设葡萄大棚钢架,一边笑道。

    据了解,石塔果园占地面积70亩,主要种植精品葡萄,园内设施均为钢架大棚,是石塔村在乡村振兴中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产物,凝聚了村支两委、全体村民的期望。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工投入,只有硬件设施上去了,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质的保证。葡萄园每年最多时能够为周边村民提供20多人的就业岗位,全年下来支付人工报酬约30万元,既解决了农村空闲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村民学到管理和种植技术,又推动葡萄产业的发展。”石塔村党支部书记刘永深介绍。

    石塔村果园建设是綦江区深入实施以工代赈的缩影。今年以来,綦江区除了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外,同时聚焦交通、水利、城镇建设等七大领域的重点工程项目,大力实施以工代赈。策划实施推广以工代赈重点工程项目29个、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31个。同时,规范聚力聚焦实施项目建设、调度“两张清单”,项目编制、培训组织、务工组织“三张流程图”和劳动力储备、技能培训台账、群众务工、劳务报酬发放“四本台账”工作法,凝聚合力强联动、聚焦项目抓谋划、化繁为简明举措,进一步规范推广以工代赈项目全过程管理。

    在綦江区高铁综合体站前广场综合品质提升项目,篆塘镇民丰村村民罗玉才正在工地上忙着砌地砖。“到高铁工地上务工,每个月算下来能挣5000多元,肯定比在区外找活儿干好得多。上班近不说,还能照顾家庭,能够用自己的技术为家乡建设作一些贡献,我感到很自豪。”罗玉才说。

    “从去年9月份入场施工以来,从綦江当地招收工人300多人,占到入场施工人员的六成左右。”高铁综合体站前广场综合品质提升施工单位项目部副经理张理介绍,“綦江人才市场劳动力充足,技术工种多,工人勤快敬业,能够满足建设施工需要。同时,按照国家以工代赈相关政策,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上,我们也应该大量招用当地的百姓就地务工,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能够就业。”

    “截至目前,全区以工代赈项目已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务工32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2680余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率同比增长33.3%,人均收入同比增长60.1%,实实在在‘赈’出了民生福祉、‘赈’出了社会效益。”綦江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吴荣凯 杨子路)

    编辑:张砾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