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新重庆

主流新媒体 重庆第一端

立即下载

孩子们走近“渝忠客2180”,劳动教育有了最美的样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王瑞琳 2025-11-18 16:15

最近,拍摄于重庆西山码头的一段暖心视频走红网络——身穿红色马甲的中学生,有的接过菜农肩头沉甸甸的竹筐,有的搀扶老人上下“水上公交”,还有的在集市上帮着吆喝卖菜……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庞上,满是认真的神情。

这些孩子,来自当地一所中学。橙黄的橘子、柚子和马甲的红色相得益彰,给冬日里的码头添了一抹明媚。一旁菜农的脸上,浮现出慈蔼的笑意。“背一筐白菜从地里到集市,原来这么辛苦。”卸下背篓,孩子懂得了白菜的重量,也体会到了生计的分量。

原来,这本就是学校有意为之。去年,当地的客运轮渡“渝忠客2180”进入公众视野,学校从中发现了教育的契机。通过组织学生在船头、集市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学校将劳动课、思政课的课堂,搬到了离“渝忠客2180”最近的地方。

“学生们在帮菜农搬货的汗水里、陪老人卖菜的交流中,切身懂得耕耘之苦、感知生活不易。”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活动已成功开展6场,累计参与师生达258人次。

多一个孩子走近“渝忠客2180”,就多一个人传诵这条船的故事。这条船的乘客,多是年逾古稀的菜农。老人们每天起早赶山路,带着蔬果、活禽踏上“渝忠客2180”。十余年来,船主秦大益、曹利芳夫妇不仅不涨价,还处处为菜农搭把手,日复一日将其渡达彼岸。

因此,孩子们在码头边的劳动课里,学到的不仅是勤劳和坚韧,还有奉献与善良。在这里,没有“劳动光荣”的口号,只有白菜压在肩头的实感;没有“关爱他人”的说教,只有搀扶老人时掌心的温度。手提肩扛的累、讨价还价的巧,以及不分寒暑的坚守,悉数浓缩其中。

▲(学校供图)

劳动教育最美的样子,就是扎根生活、知行合一。开展劳动教育的初衷,在于提升生活技能,更在于引导学生融入社会、感悟真实——亲耳听那耕种的故事,方可悟“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亲手搬那沉重的背篓,才更能“劳则思,思则善心生”;亲眼见那菜农、船长、志愿者间的相互帮衬,也就体会到了重庆这一方奇崛水土,如何养出一方温厚之人。

劳动教育必须要搞,而且要搞得新、搞得好。街头巷尾、码头集市,处处皆是广阔课堂,时时可见劳动光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孩子们集体走向岸边船上,正是敏锐捕捉到了“渝忠客2180”的人文价值,也实现了教育创新和社会传承的生动交融。可以想见,这些孩子以后不只会善于挑选新鲜的食材,更会对卖菜的人再多一分温柔的同理心。

一条“渝忠客2180”,连接了田间和市井,也串联起教育与社会,还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着独特价值。今天,为每一个流下汗水的小小志愿者点赞,也期待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鲜活的实践中明白生活的本真。

主编单士兵
编辑刘咏
审核张燕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新重庆客户端原创稿件,请联系新重庆获取授权,转载非新重庆原创稿件请联系版权方获得授权。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新重庆看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