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新重庆

主流新媒体 重庆第一端

立即下载

重报网评丨评分9.3的《山花烂漫时》,为何打动人心?

新重庆-重庆日报 臧博 2024-10-09 16:17

23集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火了,从央视开播,一直火到网上。许多人追剧后情难自禁,纷纷化身“自来水”,用各种方式,向身边的亲友推荐这部电视剧。在豆瓣上,近10万用户给出了9.3分的高分,该剧的质量、口碑,可见一斑。

《山花烂漫时》,以张桂梅校长为原型展开故事的讲述,通过对华坪中学校内校外人物刻画,生动再现了一位女共产党员无私奉献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感人故事——在如今的影视市场大环境下,许多人看到这句话的介绍,也许就要打退堂鼓了。为什么?因为许多人第一时间会产生一种刻板偏见:宏大的选题+正面的人物+感人的故事=主旋律影视剧。观众出现这种偏见,并不奇怪,因为许多真实又感人的故事,常在影视化过程中变了味道,让许多观众抱着期望看剧、带着失望弃剧。

从这个角度上讲,《山花烂漫时》能获得观众的喜爱与自发推广,能让无数观众在笑与泪中打出9.3的高分,一定有它成功的原因。以此剧为例,管中窥豹,去分析它能打动人心的原因,也许能为更多影视行业从业者一些良性的启示。

好的剧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观众的讨论。

如今影视剧供给丰富到过剩的地步,观众看剧也各有识别佳片与烂片的心得。从看服化道,到看演职人员阵容,再到看镜头风格,好的剧作如口袋里的锥子,想不冒尖都不行。全国观众,不知道张桂梅校长事迹的人怕是不多,正因如此,许多人会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看《山花烂漫时》,当发现其符合甚至超越自己的期待,就会一路追下去、越看越喜欢、主动推荐给身边亲友。在网上,许多网友在追剧后会在各自社交媒体、群组对故事展开讨论,讨论多了,热度就高,冲上热搜也就不奇怪。评分,是在一个一个观众的打分中积累出来的,日积月累,评分走高,就凝聚成了口碑,吸引更多人主动观看;围绕剧作本身,许多细节在讨论中逐渐清晰起来、丰富起来,剧迷在讨论中能收获认同,进而对电视剧更加喜爱。

好的影视形象,总有饱满的底色,如一座富矿经得起开采。

张桂梅老师的形象,在本剧中给人以较大的反差,她不再是公众想象中的愁苦形象,而是爱说爱笑甚至有些调皮。这样的形象,既来自于演员宋佳的用心演绎,更来自于编剧和导演对人物形象的把控与塑造。主角出彩,配角也要锦上添花。剧中的一众配角,华坪中学的老师、学生、家长,形象都不是扁平式的、工具人式,而是符合现实逻辑和人物角色,再加上辨识度极高的当地方言,更增添了人物群像的魅力。如《山海情》《大山的女儿》一样,许多观众看完剧后,不仅牢牢记住了剧中主角,更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谷雨、周善群、马永强等配角的喜爱。主角配角一起出彩,绿叶红花各自闪耀,共同烘托起剧中人物底色。

遵循影视剧的创作规律,是讲好主旋律故事的根本之道。

观众看剧,绝大部分是想看一个流畅的故事。至于透过故事,如何触动心灵、如何收获感动,这是观众的事情。许多主旋律影视剧,为什么最后出品的品相不好看、观众不买账?说到底就是违背了影视剧的创作规律,将传递的观念、想要达到的目的等放在了故事创作的前面。这种做法,用网友的话说,是“为了这点醋才包的饺子”,是射出去箭后才开始画靶子,能获得观众认可就奇了怪了。影视剧就是讲好故事、塑造角色,故事讲得磕磕巴巴、角色塑造得扭扭捏捏,预期之中的宣传效果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看看《能文能武李延年》《大江大河》《觉醒年代》,这些获得观众喜爱的主旋律影视剧,都是在遵循影视剧创作规律的前提下,获得了口碑、获得了收视率、获得了破圈的流量。

影视剧虽多,高分的难找,不得不说,观众对电影电视剧的审美越来越严格了。有故事、有演技、有原型、有趣又有料的《山花烂漫时》,能火出圈,着实难得。期待更多主旋律影视剧,能够尊重影视剧创作规律,讲好一个个中国故事,塑造好一个个中国影视形象,用生动的情节、丰满的角色,为观众提供更多积极情绪,打动更多观众的心。

主编单士兵
编辑张燕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新重庆客户端原创稿件,请联系新重庆获取授权,转载非新重庆原创稿件请联系版权方获得授权。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新重庆看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