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擦亮地方旅游文化名片
    经济日报 张 萌
    时间:2024-05-15 10:50

    前不久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把旅游等服务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成长为支柱产业,是一篇大文章。既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又涉及线路是否受人青睐、服务是否热情周到、环境是否舒适宜人等多个维度。其中,最重要的在于破好题,找准切入点。

    文化与旅游相生共兴、相辅相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我们“写”好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大力发展旅游业,首先要立足文化资源禀赋,推动文化无缝融入景区景点、巧妙嵌入旅游产品,赋予旅游发展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让“网红”变“长红”以及让“流量”变“留量”。

    一方面,增强体系化研究。只有充分理解,才能更好地挖掘、运用,否则文化和旅游就会“两张皮”,难以深度融合。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特别是到了区县一级,文化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且对地域文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各地要出实招、亮真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留住人才,同时组织专家学者,下沉到力量不足的区县加强指导,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名人轶事、民间传说,多视角研究阐释地域文化资源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赋予当地旅游业一张专属“文化名片”。

    另一方面,做好精品呈现。2023年9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40个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入选项目,均以精品力作破局出彩、以优质体验破层出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文旅项目品质化打造了一个样板。各地要面向“Z时代”的消费群体,汇聚文艺院团、高校、科研机构、智库、媒体等力量,精心开发文化IP,推出“网红作品”“爆款产品”“时代精品”,带给受众更强更好的代入感、沉浸感、体验感,引发群众共鸣,实现“打卡”又“刷卡”以及“吸睛”又“吸金”。

    此外,还要进行系统化梳理。有些文化产品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为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厚独特的资源要素,比如文物即是如此。各地要从留住文化根脉的高度出发,用心保护好相关资源。同时,建强组织机构,配强普查队伍,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摸清地域文化资源的家底,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编辑:刘咏     审核:张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