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报网评丨博物馆保洁员走红:一个“扫地僧”的自我修养
    新重庆-重庆日报 王瑞琳
    时间:2024-02-20 16:27

    扫地僧,是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刻画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位打扫藏经阁的无名老僧,默默无闻却具有深藏不露的武功和智慧。刚刚过去的假期里,又一位现实版“扫地僧”进入了人们视野。

    ▲孙宝菊为游客讲解

    “弦纹铜盉,就是个调酒器,往里面装三样(酒),就像现在咱们调鸡尾酒一样……”郑州博物馆的保洁员孙宝菊今年55岁、仅有初中文化,讲解起文物却信手拈来、头头是道。有网友感叹,真是“高手在民间”。

    或许是环境催人,博物馆这类文化传承空间里走出的“扫地僧”还真不少。今有“郑博”保洁员孙宝菊,前有“厦博”保安杨贵宝、颐和园保洁员张旭。相似的是平平无奇的身份,更是保持学习的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处处留心皆学问”孙宝菊时常这样说。

    客观氛围的陶冶固然重要,但离了主观能动性,“扫地的人”也无法进阶为“扫地僧”。几位保洁、保安相继走红,一方面是因为身份与学养形成的强烈反差,足以吸引关注;另一方面则必然是因为击中了人们的某种价值认同,令人发自内心感动。

    ▲颐和园“扫地僧”张旭

    大千世界,平凡之辈总占多数,日复一日做着差不多的事。有人会厌倦、麻木,有人却从中找到乐趣和养分,并把自己修炼成了“民间高手”。真正成就后者的,归根结底是这些人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并愿意为之付诸努力。

    在北京三里屯使馆区,有位环卫工人叫张建娜。因为工作中常常遇到外国友人,自觉“代表首都环卫工人形象”的她,从40岁开始坚持自学英语,掌握了大概3000个词汇。如今,张建娜能用流利的英文,向外国朋友介绍好北京。

    在重庆大渡口区,有位学校图书管理员叫杨颖。成天与书本打交道的她,读书、写作、观察生活,以科幻视角观照社会现实。在杨颖发表逾百万字后,一通电话打来,告知她与莫言等知名作家,同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

    ▲图书管理员杨颖

    在这些现实版“扫地僧”身上,我们看到平凡能孕育不凡,我们看到耐住寂寞的方式就是向内求索,追寻热爱的真谛就是终身学习。从这个维度来说,做个“扫地僧”,更像一种人人皆可践行的生活方式——再乐于学习一些、再勇于进取一些、再敢于突破一些,少一点功利,多一点情怀。

    这种生活方式,往往自带感染力。有一次,孙宝菊为一群游客讲解云肩,从入口讲到了出口,一位9岁小姑娘仍不肯离去。孙宝菊又单独带着她从出口讲回了入口,结束时,小姑娘让爸爸加上这位保洁员的微信,以便随时学习。

    博物馆的“扫地僧”值得点赞,9岁的小姑娘也值得点赞,愿意学习知识和追求热爱的人都值得点赞。“春天正是读书天”,万物生长的季节正是向上攀进的时节,愿每个人身上,都有“扫地僧”的影子浮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