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万亿之城”再出发
    经济日报 熊丽
    时间:2024-02-02 10:33

    从万亿城市、2万亿城市到3万亿城市的全面扩容,映照出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万亿之城”意味着新起点新担当。要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2!随着2023年各地经济年报揭晓,常州、烟台相继官宣GDP突破万亿元。时隔两年,我国GDP万亿元以上城市数量扩容至26个。数量在扩容,不少城市的体量也实现了升级。

    +2!2023年,武汉、杭州携手“冲线”,经济总量跨过2万亿元大关。武汉成为中部地区首座GDP超过2万亿元的城市。

    +2!广州、重庆双双晋级“3万亿元俱乐部”。2023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0355.73亿元,是第一个突破3万亿元的省会城市。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0145.79亿元,是“北上广深”之外的第五座,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首座突破3万亿元城市。

    按省域来看,除4个直辖市(上海、北京、重庆、天津)外,江苏成为拥有“万亿之城”最多的省份,共有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5座城市;广东4座,分别是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山东3座,分别是青岛、济南、烟台;浙江2座,为杭州和宁波;福建也有2座,为福州和泉州。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安徽、陕西各一座,分别是成都、武汉、长沙、郑州、合肥、西安,均为其省会城市。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19座、中部地区4座、西部地区3座。

    “万亿之城”不断刷新,意味着什么?

    成绩源自接续奋斗。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城市竞争格局,城市能级在爬坡闯关中实现精彩一跃,不容易!对于这些城市而言,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和激发活力,靠的是以非常之功破解发展之难的定力与能力,意味着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一个新高度,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版图中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武汉市为例,2014年武汉GDP过万亿元,但2020年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2021年重回经济发展“主赛道”,2023年迈上2万亿元台阶,英雄的城市浴火重生。又如,广州市经济总量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用时8年,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用时5年,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从万亿城市、2万亿城市到3万亿城市的全面扩容,映照出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当前,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自2006年上海成为全国首座GDP过万亿元的城市以来,城市经济体量升级进入“快速道”。目前,主要城市的竞争目标俨然正从“万亿”向“2万亿”进阶。

    高光时刻更需冷静。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经济韧性不够强,当家产业、高能级企业不够多,部分行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不足,科技成果供需衔接不畅、转化成效不彰;在孩子抚养教育、年轻人就业成才、老年人就医养老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常州此次成为人口最少的“万亿之城”,其政府工作报告清醒提出,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作用仍需强化;稳预期稳投资、稳外资稳外贸仍需加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仍需提升。

    “万亿之城”意味着新起点新担当。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发挥着动力源和增长极的作用。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经济大市同样也要勇担大任。这些城市大多承载着全国主要要素市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综合交通枢纽,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也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链接,未来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同时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形成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经济圈、经济圈支撑城市群的空间动力机制。

    更要看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等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展不可能整齐划一“齐步走”,而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城市发展不是单一以经济指标作为标准,更不是简单以GDP论英雄。从这个角度看,在高质量发展的“跑道”上,只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有效发挥自身功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无论是“领跑者”还是“追赶者”,都是奋斗者,都很了不起。(熊丽)

    编辑:刘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