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旅行社给游客贴标签要不得
    经济日报 郭存举
    时间:2023-12-18 10:59

    近日,有人反映某地旅行社出现不接待记者事件。事实上,此类事件半年前就发生过。部分旅行社明确规定不接待记者、律师等特定行业游客,甚至发展成为行规。旅行社给游客贴标签,是逃避监督的鸵鸟心态。旅游业整顿乱象不能歇脚停步,市场秩序仍待规范。

    为何有些旅行社偏偏将记者和律师拒之门外?个中缘由似乎并不难理解。有旅行社曾公开表示,主要担心这些特定职业游客“挑刺”,比如律师有法律专业背景,很容易判断相关安排是否合法;而记者发现问题后,有可能进行公开报道,从而给行业带来“麻烦”。

    讳疾忌医,只会让旅游业走向封闭。试想,如果不是其身不正,旅行社怎会害怕特定职业游客?如果对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足够自信,记者律师参与其中,无形中增加了宣传几率,何乐而不为?回避问题从来无益于行业口碑积累,旅行社不仅不应逃避监督,反而应积极主动接受消费者的检验,重视所有消费者的建议意见,并以此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契机。

    从行为本身看,旅行社的做法已经构成了职业歧视。旅游法并未对旅游者或消费者群体予以限制,戴着有色眼镜限制特殊群体权利,剥夺了消费者的基本选择权,也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理难通、于法相悖。

    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提升服务的突破口往往在于细节。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一位普通游客都有消费监督的权利,也可以通过网络行使这项权利。实际上,不仅是旅游行业,任何行业的乱象都不可能被遮蔽。消费者是企业最好的代言人。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口碑营销是增加企业美誉度的重要手段。

    今年以来,旅游业复苏回暖,市场重现火爆场景。各地旅游市场秩序总体逐渐向好,但个别地方部分旅行社依然存在一些不合规行为,甚至有的已然成为行业惯例,导致纠纷不断。

    良性市场秩序的形成,仅靠行业自律是不够的。对于种种乱象,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大整治旅游市场力度,重拳出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甚至掩耳盗铃。旅游行业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局面,直面行业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在供给端不断创新,在服务端持续发力,如此才能获得健康长远发展。

    编辑:田韵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