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士查出医院多收10万医疗费”事件引发广泛关注。12月2日,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发布通报称,经查,该院存在过度诊疗、过度检查、超量开药、重复收费、套用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问题,涉及违规医疗总费用21.82万元,其中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8.70万元。
在一名患者身上,就涉及违规医疗总费用21.82万元,其中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8.70万元,可以想象这家医院“吃相”有多么难看。一个普通家庭有人患了大病,往往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果碰到“吃相难看”的医院,便如同陷进了“无底洞”。
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了处理:一是全额追回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并按30%顶格扣罚违约金56074.41元;二是约谈医院有关负责人,责令其立即整改;三是分别移交公安、卫健部门进一步核查处理。值得追问的是,类似超收医疗费的问题,是个例还是惯例?相关部门需要一查到底。
据了解,这起事件中的患者家属,是一名法学博士,还接受过经济学训练,他用统计软件分析后,才发现医院多收了他父亲10万元医疗费。如果不是这名家属“够仔细”,并且有很强的法律意识、维权能力,患者家庭可能还被蒙在鼓里。博士能够依靠专业手段发现“猫腻”,那么普通患者呢?事实上,我们不能寄望于每位患者及其家属都具备专业知识。整治类似侵犯患者权益、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乱象,需要堵住制度漏洞,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现实中,此类现象并不少见,主要表现在过度检查、过度诊疗、串换高值医用耗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些行为,不仅让医疗保障基金流失,也损害了患者的切身权益。老百姓的“救命钱”成了“唐僧肉”,收费乱象得不到有力遏制,背后原因很多。比如医院、医生有创收压力,让此类行为有了“利益驱动”。另外,当前医疗保障领域法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监管相对乏力……
要解决违规医疗收费问题,需要完善相关监管机制,不断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监管的法治化水平,堵住医保资金流失的制度漏洞,以防“牛栏关猫”。除此以外,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严惩,提高相关单位与责任人的违法成本,堵住医保资金流失的责任漏洞。医疗收费需要更透明、更公正,才能回应每一位普通患者的诉求。
遏止违规医疗收费,保护患者权益,不能只靠“患者曝”“家属曝”,要标本兼治,多措并举,让医保基金这一“善款”得到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