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很多,信息很杂。
评论速览,观点速达,思想速递。
这是12月6日全国主流媒体的优秀评论速览,从这里可以感知最深刻的思想,掌握最新鲜的观点。
优化防控措施 树立抗疫自信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对此,新华社评论,在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主动识变应变,疫情防控不放松、不焦虑、不停步,树立了抗疫自信。近三年的抗疫实践表明,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缅怀功绩 继承遗志 团结奋斗
2022年11月30日,我们敬爱的江泽民同志因病抢救无效在上海逝世。对此,人民日报评论,江泽民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同志的逝世,对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江泽民同志的遗志,以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悼念。
让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对此,人民日报评论,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我们一定能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新时代社会救助实现高质量发展。
细化防控要求 将对民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发布了核酸检测、风险区划定及管控、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监测等文件。对此,光明日报评论,当前疫情防控必须尊重科学、愈加精准,防控要求必须细化具体,便于民众理解,同时也要有利于后续政策开展落实和执行。尤其重要的是,相关防控政策必须充分考虑是否会给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全力做好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对此,光明日报评论,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我们必须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融入一部部具体法律当中,转化为具体的法律规范体系;融入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党内法规体系当中,转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中央八项规定已实施整整十年,深刻改变了中国。对此,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无论是使命任务的艰巨性,还是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都深刻启示我们,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只能紧、不能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更不能有降调变调的错误期待,必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带毒流量,是网络空间公害
浙江日报今起推出“构建健康网络舆论”系列言论,探讨打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第一篇文章指出,要想让自媒体博主不再无底线“蹭流量”甚至炮制“带毒流量”,就要从源头打破这种畸形的评价体系,“执行合理的算法规制,化正能量为大流量,建立非市场化的、真正有公信力和生命力的评价体系”。关键是,对制造“毒流量”牟利的行为,要有一露头就严打的及时性和紧迫感。
防疫新形势下 相应的科普应尽快到位
这几日,一张新冠吃药顺序图在网上疯传,图中列有好几种药物,包含西药、中成药等,均说明了对应症状,并标有服用序号。对此,湖南日报评论,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各种防疫抗病毒杂音纷呈,如果科普不及时跟上,民众便会依然停留在以前的认知层面,导致恐惧,因而胡乱囤药、盲目服药,甚至花大价钱囤医疗器械,或者一有生病迹象就一窝蜂往医院跑,造成不必要的医疗挤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