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重庆防疫医生在同学群中的科普语音,在重庆日报的传播下获得了近亿次播放,全网“走红”。这位定点救治医院的陈艳秋医生坦言,自己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忍不住想给同学们科普一下。”
△准备进入病区工作的陈艳秋
她说了什么?她回应了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为什么要建方舱,为什么要集中隔离,二者有何区别。她也述说了作为医务人员的不易:既要24小时不间断承担医务工作,还要照顾患者的生活事务。她还以科学的态度科普了奥密克戎的特征:潜伏期短、传染性强、波及面大、大多数是轻症。
在新一轮的奥密克戎病毒传播中,各方意见复杂交错。而陈艳秋医生的“真情告白”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她既真实鲜活,又客观理性。她没有发泄压力和情绪,也没有以“专家”姿态传递冰冷信息,而是以亲身经历与大家沟通和分享,以专业知识回应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疫情防控中,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声音。
老百姓既需要理性科学的态度,也需要真情的共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艳秋医生虽非媒体工作者,但实践了最朴素、最珍贵的沟通理念,因而被重庆日报挖掘成系列稿件,全国媒体广泛转载。
△陈艳秋在核酸采样
严峻的防控形势,必须严阵以待。但也要更加警惕噪音、杂音带来的混乱与焦虑。如何增进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认识,如何赢得公众理解、凝聚防疫共识,我们需要更多的“陈艳秋医生”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