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工人日报丨涉未成年人隐私视频流出,平台难辞其咎
    工人日报 冯海宁
    时间:2021-12-07 11:22:19 | 编辑:臧博

    据12月5日央视报道,近期,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不少涉及未成年人隐私信息的短视频。记者在某APP发现,该平台推荐的一些短视频,其拍摄者都是未成年人本人,镜头对准隐私部位,大量用户的留言、弹幕带有强烈的性暗示色彩。

    事实上,涉及未成年人隐私的短视频,本不该出现在网络平台上。今年6月1日实施的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私密信息的,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也明确了相关部门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等责任。

    遗憾的是,部分家庭、学校对未成年人缺乏相关教育和引导,一些短视频平台也未尽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致使部分未成年人不懂保护自己,甚至公开宣扬私密敏感信息,还给了某些人性暗示的机会,这显然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不利。

    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信息发布审核、跟帖评论审核等制度。但一些平台既放任涉及未成年人隐私的短视频发布,也纵容性暗示的留言出现在未成年人短视频中。这背后,仍然是流量作祟。一方面,吸引更多人注册账号并发布视频,能为平台增加日活量和流量变现的机会。另一方面,涉及未成年人的短视频可能会吸引某些猎奇和有特殊喜好的人群。

    无论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规定,还是规范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内容的相关制度,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既损害了未成年人的权益,也伤害了法律的公信力。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相关线索和举报,对相关平台进行全面调查,对其触犯法律“红线”的行为零容忍。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人,近七成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如此现实语境下,防范涉及未成年人隐私信息的短视频流出和传播,不仅是各短视频平台需要弥补的短板,也是教育、监管部门等亟须解决的问题。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