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半月谈丨品牌螺蛳粉里吃出虫卵?监管部门不能坐视消费者与商家“吵架”
    半月谈 黄浩铭
    时间:2021-12-02 22:36:16 | 编辑:臧博

    近日,一网络博主爆料称在某品牌螺蛳粉中吃出“虫卵”,并配上几张辣眼睛的“虫卵”照片,引发网民关注,随后企业发布的说明函再次成为网络热点。网络舆论中,食品安全、借机炒作、厂家推责、自导自演等观点让人莫衷一是,但螺蛳粉产业“躺枪”却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螺蛳粉风靡全国,小米粉成为大产业。在一些电商平台,袋装螺蛳粉的销量长期位列同类食品前列,是许多人眼中的网红小吃。爱吃螺蛳粉的网民数量庞大,其食品安全问题牵涉众多网民的切身利益,因而此次“虫卵”事件备受网友关注。

    作为一名消费者,如果发现自己购买的产品涉嫌质量问题,与商家进行沟通实属正常。作为商家,在接到消费者投诉时,理应迅速了解情况并积极回应。但在这个事件中,消费者认为自己的诉求被忽略,商家却质疑对方是商业诋毁,两方各不相让。

    以事实为依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虫卵”是否如网络博主所描述一样出现在这包螺蛳粉之中?该品牌螺蛳粉生产过程是否严格遵循食品安全的相关要求?这是一起食品安全事件还是背后确有策划炒作?这些问题都需要权威部门的调查和发声。消费者所在地的相关部门应该迅速启动调查程序,还原事件经过,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涉事企业所在地的市场监管等部门也应对企业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回应社会关切。

    近年来,因为一次事件或一次舆情引发一个行业“地震”的事例并不少见。螺蛳粉风靡网络的同时,相关部门对其产业的服务和监管也应跟上形势,为消费者和企业的权益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