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战“疫”·行动 |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打出“组合拳” 化解企业复工复产的痛点难点
现金流紧张、工人难以返岗、产业链上下游断档……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复工复产之路充满了“变数”,尤其是民营、小微企业,自身风险抵御能力偏低,其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面对复杂局面,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积极推动再贷款政策落地,同时推出24条具体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用好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打出“组合拳”,化解企业复工复产的痛点难点。
精准高效,落实专项再贷款
专项再贷款政策出台后,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会同重庆市级有关部门,及时督导金融机构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按照“快速、精准、依法合规”的要求,为重点保障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支持。截至3月1日,重庆市金融机构累计向155户重点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272笔、60.75亿元。
重庆市映天辉氯碱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氯碱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重庆市首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疫情发生后,该企业决定采购8300吨盐卤水,生产约20000吨次氯酸钠消毒液,广泛用于医院和各类生产生活场所消毒。但由于缺少资金购买原材料,生产过程受阻。专项再贷款政策出台后,重庆银行第一时间向其发放贷款2800万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并加大产能,保障防疫物资供应。
▲重庆市映天辉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充装次氯酸钠消毒液
出台实施细则,拿出真金白银
2月12日,为落实人民银行等5部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精神,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会同重庆市财政局等9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做好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实施细则》,确定了八项机制24条具体支持措施。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确保政策形成合力;细化形成具体措施,确保政策可以操作;建立考核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落到实地;拿出优惠利率资金、财政贴息等“真金白银”,确保企业获得实惠。
按照《实施细则》部署,保险机构充分发挥在抗疫防疫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中的风险缓释功能。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财险、天安财险和安诚财险组成重庆市医疗责任保险共保体,在各医疗机构已投保的医责险共保项目项下免费增加“医务人员感染法定传染病责任”保障。凡投保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感染并确诊,立即予以一次性2万元补偿,如因感染导致身故、伤残等,最高给付30万元的赔偿。
引导利率下行,服务小微企业
过去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单一,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优质的金融资源。疫情期间,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给小微企业送去了实实在在的优惠。一方面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疫情防控同业存单和金融债等方式,拓宽低成本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引导获得低成本资金的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并且进一步降低支持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2月以来,已办理票据再贴现17.9亿元,推动金融机构发行疫情防控同业存单3亿元,利率较同类型同业存单利率低约20个BP。
▲重庆农商行向重庆市龙泉食品发放优惠贷款
▲龙泉食品在贷款支持下快速恢复特级面粉产能
支持企业发债,拓展资金来源
疫情期间,企业对能否顺利发债获取资金存在疑虑,2月3日银行间市场如期开市,给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为进一步便利企业发债融资支持复产复工,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组织主承销商摸底重庆市重点医药制造、商贸流通等企业债务融资需求,调查疫情对发行企业募集资金使用、后续管理等造成的影响,合理设计疫情期间银行间市场融资支持计划,并批量向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荐债券发行项目,积极争取注册发行“绿色通道”和政策支持。重庆市首笔由华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3亿元疫情防控债已经成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募集资金将部分用于医药原材料采购、生产抗疫药品。
▲华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3亿元疫情防控债成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
做好金融服务,保障企业复产
针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要求金融机构主动摸排企业困难,做到对受困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视情通过续贷、展期以及减息等措施,缓解企业困难。此外,对因疫情因素形成的违约贷款,可以视情不做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予以调整,以确保相关企业的征信和后续金融服务不受影响。截至2月26日,银行机构共采取多种举措支持3584家受困企业,其中通过新增授信48.44亿元帮助223家企业,通过延期、展期帮助企业2962家,通过续贷帮助企业308家,通过降低还款利息帮助企业91家。例如,重庆龙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制造口罩的小微企业,其新购两条医用口罩生产线,计划于3月10日安装调试,但资金却存在一定缺口。中信银行万州支行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融资方案,并于3日内完成300万元信用贷款发放,保证了该企业复工转产资金及时到位。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