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是重庆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天复工的日子。早上7时许,在位于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C区的公司园区大门口,一个临时的体温测量处就早早布置完毕,等待第一批复工人员的到来。
▲2020年2月11日,重庆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大门口,保安人员手持红外热像仪远距离给员工测量体温。 记者 罗斌 摄
7点半不到,就陆续有员工前来。他们大都间隔一米左右排着队,等待测量体温。
“正常!”大门口前,一名保安人员手持红外热像仪远距离给员工测量体温,另一名保安人员则埋头做好员工的各项信息登记。
据介绍,海康威视采取了分批有序错峰返岗,返岗人员必须符合相关条件,如身体健康,无发烧、乏力、感冒等症状,且家中无发热、感冒病人,以及符合解除隔离观察等条件。
经过前期摸排审核,第一批复工员工仅占全员的15%。不过,还要当天早上测量体温在37.3℃以下,才能正式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我们在公司园区的重要出入口都安装了红外测温设备,对于进入园区上班的员工实施出入严管控,凡进入必须测温。而且要求员工一天3次测温,密切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海康威视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在复工之前,海康威视已制定了员工复工指南,从园区准入、用餐、个人卫生防护等方面给予规范和相关指导,并制定详细的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覆盖员工身体健康现状摸排、就餐管理、个人卫生防护等各方面,对防疫工作进行管理。
此外,记者看到,员工在工作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公司园区内也设立了“废弃口罩专用回收桶”进行口罩回收。环卫保洁人员每天会对办公场所进行消毒,并保持开窗通风,在茶水间、卫生间、休闲区等配备洗手液,供员工及时洗手,加强个人卫生防护。
“在保障各方面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也希望尽快逐步恢复产能。主要我们的配套供应商还没有完全复工,对我们会产生影响。目前,我们会先利用库存物料进行生产,预计能支撑一段时间。”该负责人表示。物流方面,在大渡口区政府的竭力协调下,在重庆辖区内的供应商企业已部分能实现物流运输正常。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海康威视积极发挥科技优势,投入到科技抗疫当中。目前,重庆各大交通枢纽站、医院、银行、学校、写字楼等场所都广泛应用了海康威视手持红外热像仪、热成像人体测温仪和黑体等产品,通过高精度、非接触、多人同时测温和线上数据采集的方式,高效快速筛查过往人群,有效帮助相关单位第一时间做好防范隔离工作。“下一步,我们也将继续加大力度,做好防疫‘科技兵’,为打好防疫阻击战尽一份力。”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