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市人大代表刘福银 农村垃圾分类不可照搬城市模式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19-01-30 06:52:36 | 编辑:陈韫宇

      重庆日报讯 (记者 周尤)“垃圾分类关系农村环境改善、人民福祉,但做好农村垃圾分类,还得立足农村实情,不能照搬城市分类方式。”市人大代表、綦江区安稳镇上坝村党支部书记刘福银建议,做好农村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得靠“思想上引导,硬件上加强”这两条腿走路才行。

      刘福银介绍,上坝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一开始效果并不好。“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不同,垃圾成分构成迥异,照搬城市垃圾分类方式,脱离村民实际生活,村民接受度不高。比如,农村瓜果皮、剩饭菜等易腐垃圾多,恰恰可沤肥再次还田。我们就将农村垃圾分为‘烂得掉’和‘烂不掉’两类,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确保源头分类质量。”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上坝村的村民对垃圾分类有了初步认识,但依然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部分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垃圾分类积极性不高,觉得分不分类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从而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大打折扣,也给农村生活垃圾分拣和终端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呈现出‘空喊口号,不见成效’的现象。二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设施配套和人员保障远远不足。以上坝村为例,村里有600多户人家,但保洁员只有4人,并且垃圾箱投放数量也远远不够,全村只有3个垃圾箱。”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必须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这个难题。刘福银建议,在资金、人员、设备等硬件上不断补齐短板的同时,不能“干部干、群众看”,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垃圾分类成为农民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解决农村垃圾处理“最初一公里”问题。具体而言有两条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村民分类意识。利用宣传标语和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墙报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村民详细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明确具体的分类标准、主要做法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先进典型的宣传,强化农民对农村清洁工程的认同感、知晓度。

      二是希望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配齐硬件设备和保洁人员,将收运垃圾的网点延伸至村居。同时,提高保洁员待遇,现执行的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800元,建议提高到1000至1200元。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