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先锋的力量|张东平:专治电梯病 凭借听和摸识别电梯故障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19-08-23 07:47:47 | 记者:记者 吴刚 | 编辑:柏云辉

      理想和信念,时刻鞭策和激励着我,让我不敢也不愿懈怠,让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让我用心去观察、思考和总结……时间长了,自然就有经验了。

      我有14年党龄,在电梯技术管理岗位上的20多年,党赋予的光荣使命时刻鼓舞着我,时代进步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强烈愿望激励着我。

      这21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淬炼了我,共产党员严格的标准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了我,让我始终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使命。

    1.jpg

      ▲张东平正在检测电梯。记者 熊明 摄

      炎炎夏日,动辄满头大汗。电梯“停摆”,会是什么感受?6年前的7月,渝北区琼海花园的住户们就遭遇了这样的难题。

      电梯坏了,要几十万元的维修费,但小区没有大修基金,这可急坏了住户。作为业主代表,小区几位60多岁的老人,心急火燎地跑到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党员、该院电梯检验研究一中心主任张东平,接待了他们。

      几个月后,同样是这几位老人再次敲锣打鼓来到重庆市特检院。他们把一面绣有“服务民生、精益求精”字样的锦旗,送到张东平手中。张东平到底干了啥?

      20万元电梯改造费为何省下16万元?

      原来,琼海花园属于老旧的居民小区,房屋建成投用已经超过20年,包括电梯在内的多种机电设备年久失修、不堪重负。

      时常“扯拐”的电梯,让琼海花园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苦不堪言。遇到电梯“停摆”,腿脚不便的人上下楼,一个单面就需花半小时。出行不便,让一些住户甚至一个星期都不出一次门。

      后来,重庆启动对老旧居民小区电梯改造。琼海花园也被纳入老旧电梯改造范围。

      欢喜之余,该小区的住户们却发现电梯改造的成本让人难以承受——总成本近20万元。业主、主管部门和电梯改造单位几方为此争执不下。

      权威第三方最有发言权。住户们于是来到了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群众生活中面临的难题,就是天大的事,研究院派张东平“出马”。

      要让几方都满意,首先得把事情调查清楚,给出科学合理且具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听完住户们的陈述后,张东平马上带队赶赴现场,仔细查看电梯的运行情况。

      在此基础上,他又会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讨论,最终给出“诊断”意见:不需要整体更换控制柜,只需要更换控制柜中的感应器和接触器两个关键部件。这样一来,改造成本骤然缩减到不足5万元,摊派下来,筹资的难度小了很多。

      但这算不算偷工减料?安全有没有保证?带着疑惑,大家按照张东平的要求更换了配件,电梯此前停靠不准确、摇晃的故障立即消除,而且至今没有“再犯”。这一下子就节约了16万元,群众满意了,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送锦旗的一幕。

      “你们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为我们真正排了忧解了难!”当时,一位老人握着张东平的手,激动地说。

      电梯改造,他有什么绝技?

      随后几年,重庆主城累计改造了900余台老旧住宅电梯,其中超过400台由张东平和他的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改造老旧电梯,难的不是改造技术,而是如何少花钱。张东平说,当时,重庆需要改造的老旧电梯,往往位于老旧居民小区。这些小区大多没有大修基金,住户大多是老年人或者外来租赁户,只有让他们尽量少出钱,电梯改造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既要确保电梯改造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又要少花钱,张东平的办法,大多如琼海花园一样,不是动不动就整体更换部件,而是找准问题所在,能够修的尽量修,实在不能修的,也尽量更换小零件。

      如何找准问题,是关键。张东平是怎么做到的?张东平练成了两大绝技:一是听,二是触。

      听,是判断电梯故障的常规方法之一。一般水平的技术工人,大多能用耳朵判断电梯的曳引机和轴承是否缺油,缺到什么程度。但张东平能听到的,远不止这些,蜗轮蜗杆是否缺油,是否缺齿,甚至制动器为啥“刹不住”这样的“疑难杂症”,他都能通过听来诊断。

      触,即用手摸或用背靠运行中的电梯轿厢。据介绍,电梯的启动和制动,都会带来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震动。一般人的感觉,是轿厢在不同程度地摇晃,但张东平觉察到的情况,要丰富和细腻得多。他能将摇晃的幅度划分成若干个档次,以此判断哪些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哪些会导致乘客不适,再据此提出整改建议。

      “排查故障,最直观的方法是依次拆卸零件,但费时费力;而凭借经验去看、听和触摸,直观地寻找故障,时间和成本上至少节省70%。”张东平说,他对于电梯故障灵敏的“知觉”,源于行业的师承、同事的交流,更来自于自己的揣摩和总结。

      20多年他为何不敢也不愿懈怠?

      张东平是如何练就绝技的呢?

      “理想和信念,时刻鞭策和激励着我,让我不敢也不愿懈怠,让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让我用心去观察、思考和总结……时间长了,自然就有经验了”,他说。

      这是一种怎样的理想信念?张东平的回答很朴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有14年党龄,在电梯技术管理岗位上的20多年,党赋予的光荣使命时刻鼓舞着我,时代进步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强烈愿望激励着我。”他表示。

      从入党宣誓的那一刻起,张东平就常常告诫自己,不管自己的工作岗位如何变动,或者职务如何晋升,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带着这样的使命感,张东平开始思考,如何把党员的职责使命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他注意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数量急剧增长,电梯的使用安全越来越成为广大百姓关注的焦点、政府监督管理的重点。

      身为一个电梯技术管理人员,他意识到,以一个技术工作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要求自己,以科研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让周边的人心服口服,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张东平这样做了。业务方面,2009年,他获重庆市首届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他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7年,他荣获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获得“巴渝十大工匠”称号。

      为发挥模范作用,在张东平的鼓励和带领下,整个团队共同学习、成长、进步,逐步培养起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最能说明问题。2012年至今,张东平带领的团队从最初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8人,先后完成十余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这支团队,曾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重庆市地方标准“老旧曳引驱动电梯安全评估导则”编制工作,受到业界好评。

      “这21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淬炼了我,共产党员严格的标准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了我,让我始终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使命。”张东平表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