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云阳“背篼夫妻”用背篼“背”出好日子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18-11-02 06:55:33 | 记者:栗园园 通讯员 丁齐 杨梅娜 | 编辑:李振兵

      ▲贺茂胜背红薯回家。通讯员 丁齐 杨梅娜 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云阳县路阳镇南海村曾经的贫困户贺茂胜常说的一句话。为了摆脱贫困,贺茂胜夫妇从2014年开始种牧草、养牛。一年时间里,他们用背篼搬运了3000多斤玉米、2万多斤红薯、20多万斤牧草,背坏了9个背篓,硬是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被当地乡亲们称为“背篼夫妻”。

      贺茂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6岁时,因突发眼疾又没能得到及时治疗落下了残疾。长期以来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勉强维持温饱。可是,自娶妻生子后,一家人的吃穿用度让家庭开销越来越大。

      2013年,是贺茂胜家最艰难的一年。那一年,仅是家里几个孩子读书的费用就需要2万多,为此夫妇俩不得不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种粮食、喂土鸡……能想到的挣钱方式,他们都去做。然而,一家人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不可避免地成了贫困户。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年一场大旱,让贺茂胜家的秧苗全部干死。之前的辛苦努力化为乌有,一家人陷入困境,每顿饭只能啃红薯、土豆,生活捉襟见肘。有邻居看到他家的情况,心中不忍,主动送来50斤大米,但贺茂盛却拒绝了。“你送给我50斤米,我就只有这50斤,吃完了又该啷个办呢?如果你能借我一块田,我自己去种,那样我就不止有50斤,还会有500斤,说不定还能有更多!”贺茂胜的一席话让邻居意外之余,也对他的志气感到欣赏,当即便答应了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共收获了大米3000多斤,一家人的吃穿总算有了着落。

      “虽然政府是按实际情况给我评的贫困户,但我们两口子好手好脚,必须想办法尽快脱贫。”觉得当贫困户不光彩的贺茂胜萌生了养殖肉牛脱贫的想法。

      2014年3月,在亲朋好友帮助下,贺茂胜买了9头母牛和5头小牛,当地政府也帮他选址新建了养殖场。在离养殖场3公里远的荒坡上,夫妻俩还开垦出了一大片地,种植了10亩牧草。由于交通不便,背篼成了唯一的运输工具,不管是玉米、红薯还是牧草,全都得靠人力一背篼一背篼地运送。从此,不管寒冬还是酷暑,村民们总能在往来的路上看到夫妻俩佝偻着身子负重前行的身影。

      一背篼草料少说也有七八十斤重,装满得有一百来斤,背的时间久了,肩上就会勒出很深的印痕。因常年累月地背,夫妻俩的肩头都磨起了厚厚的茧子,看上去比一般人的肩头高出不少。贺茂胜算了算,一年时间里,他们用背篼共运送了3000多斤玉米、2万多斤红薯、20多万斤牧草,背坏了9个背篓。

      背的东西太多太重,背篼磨损得也很快,闲暇之余,妻子赵念英总会用布条将背篼容易坏的地方仔细缠了又缠,让它更耐用一些。在贺茂胜的家里,屋里屋外都放满了背篼,那些躺在屋旁的坏背篼,无言地诉说着夫妻俩多年辛劳的付出。

      靠着勤劳和汗水,2015年,贺茂胜一共卖出了10头商品牛,收入8万多元;2016年,卖出了13头牛,收入达10多万元;今年,他家的肉牛已发展到23头,有西门塔尔、红安克斯、夏洛莱等多个品种,目前已出栏14头,盈利近8万元。两口子硬是靠着那股韧劲儿,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