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从青石木板房到绿色环保学校 ——梁平区金带镇新金带小学40年的变迁

重庆日报客户端首席记者 彭瑜 2018-12-03 17:34

  重庆日报客户端讯(首席记者 彭瑜 编辑 周立)36年前,孙波毕业后被分配到原梁平县金带公社中心小学。他至今还记得,报到那天,他与3个同事在周家河坝(土地名)转了一下午都没有找到学校,“没有校门、没有围墙,全是低矮的房子,啷个找得到嘛。”

  架空跑道、科技种植园、污水循环利用……11月30日,站在新建的新金带小学门前,孙波感慨万千,“改革开放40年,金带小学变了个样儿。”

  没有校门的学校

  孙波是1982年到金带公社中心小学上班的。他回忆,学校外面是一块土坝子,没有校门、没有围墙,学校低矮的房子完全被绿树和农房遮掩,不找村民打听,根本找不到学校。

  走进校园,孙波发现校舍全是青石木板房,楼上是办公室,楼下是教室,窗户用报纸糊上,教室里又只有一盏灯,光线很暗;泥土地面坑坑洼洼的,桌椅歪斜摆放着,时不时就有书包、文具盒掉下,噼噼啪啪的声响时常打断老师上课。

(图片)从青石木板房到绿色环保学校——梁平区金带镇新金带小学40年变迁记3604444.jpg

  ▲改革开放之初,金带公社中心小学旧貌。  图片由梁平区委宣传部  提供

  “这还比以前的条件好多了。”78岁的唐廷利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当地人。他告诉记者,早在1967年前,金带公社中心小学没有教室,学生就在石柱坪老街关庙内上课。嫌学校办学条件差,唐廷利小时候宁愿到4公里外的另外一所学校上学,“早上天没亮出门,晚上黑了才回家。”

  后来,当地部队送来了篮球架,学校用水泥板搭起了乒乓球台,音乐课上有了脚风琴……学校条件才稍微有了好转。

  唐廷利育有两儿两女,他们都是在金带公社中心小学上学。那时学生在校的午饭,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放到一个背篓里送到食堂加热。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学校的小木屋建起了一间实验室,添置了实验器材。孙波说,实验室一般都不会用,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

  搬到医院的学校

  1994年,金带公社中心小学搬到了金带镇金桂路130号原金带镇卫生院住院部,更名为金带镇完全小学。

  “条件越来越好了。”李国东是1984年分配到学校的老师。他回忆,新搬迁的学校面积扩大到了10亩,还建起了2500平方米的教学楼,平整了学校操场,安置了两个篮球架。此后几年时间里,金带镇完全小学还修建了综合楼、实验室、电脑室、图书室,新建了厨房、厕所,地面也换成了混凝土,“从硬件到软件都发生了变化。”

  过去,金带镇完全小学老师以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多,学校除了语文、数学、体育、音乐课外,其它诸如自然、计算机、英语等课程都因为没有专业老师没开起来。后来,越来越多的中专、大专师范类毕业生分到学校,教师队伍在年龄、专业等方面的结构不断得以优化。

  “素质教育逐步得以推行。”李国东说,学校相继开设了自然、科学、英语、电脑等课程,虽然那时还没有特色教育的说法,但学校有了很多兴趣班,“老师和学生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唐廷利的四个孩子,有的初中毕业、有的高中毕业。孙辈受的教育就更好了,大孙女上了考上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大孙子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儿孙们的成长成才与教育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有着紧密的联系,农村娃变得越来越有出息了。

  绿色文化的学校

  2008年汶川大地震,金带镇完全小学受损严重。原梁平县政府和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华环保基金等共同筹资2100万元另外选址兴建起了一所安全经济、可持续可推广的生态学校,于2011年4月5日交付使用。

  “现在更名叫新金带小学。”校长杨红英带领记者参观了新建的学校,从校门、教室,到跑道、绿地,绿色的理念融入每一个细节,“我们形成了以绿色管理、绿色德育、绿色课堂、绿色教研相融合的‘绿色文化’体系。”

(图片)从青石木板房到绿色环保学校——梁平区金带镇新金带小学40年变迁记3604443.jpg

  ▲现在,新金带小学一角。 图片由梁平区委宣传部  提供

  在现场,记者看到一条跑道将多个建筑屋连接了起来,减少了因土方开挖对原生态的破坏;在环形跑道内,保留的农田建起了科技种植园,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劳动的乐趣;整个校园采用先进的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将卫生间冲厕水、食堂污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循环使用;设置自然采光系统,将室外光线引入教室内部,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深挖基础设置地埋管通风系统,利用土壤深处的温差改善教室温度,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既有绿色的学习环境,更有绿色的育人理念。”杨红英介绍,学校依托这些绿色资源,开展“节能,从一只灯泡开始”系列活动,动员学生用学校的节能灯换回家里的白炽灯;将科技种植园划分给各中队,组织学生翻地、播种、施肥,并把自然、劳动、美术课搬到科技园,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绿色环保的认识。

  现在,唐廷利的小外孙女就在这里上学。他说,有这么好的学校,相信小家伙会更有出息。

编辑柏云辉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