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凝心聚力战“深度贫困”

重庆日报 赵童 张亚飞 王琳琳 2018-08-13 15:48

b98cc3ef2bb308214a860161ebfb13e7.jpg

只花了几万元,万州区龙驹镇丛木村贫困户余列福就从海拔近1000米的后沟山上搬了下来,住进了新房,这足足让他高兴了好几天。

  深度发力解深度贫困,余列福是受益者之一——去年8月,我市参照国家确定深度贫困县的标准,按照“三高一低三差三重”识别标准,从全市甄选出18个深度贫困乡镇,并明确目标:精准到人头、统筹到区域,下足“绣花”功夫,集中力量全面破解深度贫困难题。

  一年时间已过,政策落地情况如何?脱贫成效怎样?

  产业扶贫

85381e0153eadcbed2b82fbfee5fa357.jpg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产业是脱贫的根本,没有产业的脱贫,就如同无源之水、空中楼阁,终究是不稳固的。

  我市因地制宜在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打好脱贫攻坚的“第一硬仗”。

  盛夏,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贫困户杨朝武的中蜂养殖基地里,整齐摆放着数十个圆筒蜂箱,蜜蜂上下翻飞进进出出,正在辛勤采蜜,这是他得以脱贫增收的根本。

  “我养蜂有30多年了,以前都是传统养蜂技术,零零碎碎养殖了几桶。由于养蜂投入的劳动力不是很大,早就想多养殖一些,可技术不过关,规模化养殖发展不起来……”杨朝武娓娓道来。

  在中益乡坪坝村,与杨朝武有一样困惑的村民有不少,因养蜂技术不过关,靠山吃山换来的却是一阵阵失望。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坪坝村审时度势办起了扶贫夜校,针对农民缺乏养蜂技术的实际,开设了专题培训课。乡上和村上分别邀请养蜂能手传授养殖技术,乡政府还为村民赠送养蜂知识书籍。

  “培训课后,学到了分蜂、打扫、管理等关键技术知识,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杨朝武说道。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为养蜂产业户提供了进一步的政策支持,650元一群蜜蜂,养蜂户拿50元,政府补助600元,今年杨朝武一口气买了20群。“到今年底养蜂总数量将达到100群,从今年起养蜂收入在5万元左右。”杨朝武说。

  老杨的“甜蜜”产业,正是应了那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深度贫困地区虽然地处偏远,但资源富集,这些资源禀赋正是其脱贫的基石。”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兴旺,既是乡村振兴的要求,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市相关部门和区县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剖析,逐步探索出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产业道路。

  去年9月,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专项脱贫攻坚规划逐一通过评审:有的侧重特色旅游,有的规划茶业园区,有的发力畜牧养殖……

  规划落地后,贫困乡镇有了增收的主导产业:在万州区龙驹镇,1万亩优质花椒基地和1万亩优质伏淡季水果基地已见雏形;在石柱县中益乡,中蜂、红辣椒与民宿接待成为村民脱贫增收的“摇钱树”;在城口鸡鸣乡,5万羽山地鸡在山林间奔跑;在巫溪县红池坝镇,3400亩的茶园迎风挺立……

  资料显示,一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实施林果药桑菜鸡牛羊兔蜂和电商、乡村旅游“10+2”特色扶贫产业,累计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201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935个,覆盖带动贫困人口65万人,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产业调整带来的甜头,纷纷走上发展生态特色产业的道路。

  智志双扶

a9b994d7b576d3d311daea1cd0e80e93.jpg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是后发展地区的头等大事,智力与志气是加快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市坚持治穷与治愚、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脱贫攻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稳扎稳打。要让贫困群众在这场长期战役中从根本上脱贫,提升其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教育举足轻重。贫困户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生产能力和自身素质不高,使他们难以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并进一步导致了子孙后代的贫困。

  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一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听天由命、消极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乏力。

  正因如此,我市将扶智与扶志作为扶贫的重要抓手,既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也坚持送智慧、送知识,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巫溪县天元乡天元小学的250名学生来自全乡9个自然村,近的离家几公里,远的20多公里,孩子们在学校住宿、就餐十分困难和拥挤。在脱贫攻坚战中,学校被纳入了我市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的名单。

  7月27日,尽管学校早已放假,但校园里并没闲着:一栋集住宿、就餐一体的综合楼已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望着崭新的综合楼,学校师生说不出的喜悦。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向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的农村学前教育儿童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对全市高中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免除高中学费、给予助学金、免费提供教科书,对所有重庆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大学生给予最高8000元/年的资助……近年来,我市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政策,统筹实施贫困大学生“雨露计划”,不断补齐教育扶贫“短板”,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8万人次,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教育支出负担,提升了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水平。

  精神脱贫,仅仅有“智”不行,还得立“志”,才能把脱贫的“内因”激活起来。

  在酉阳县麻旺镇龙坝村,张金银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每天不到中午12点起不了床;起床后不是打牌,就是喝酒,要么就闲逛,从不做家务,也不过问孩子的学习。“两口子经常吵架,后来老婆就跑了,再也没回来。”村民们说

  后来,镇村干部来了,一次次的劝说、开导,终于让张金银开了窍,他主动向县扶贫办申请了麻旺鸭养殖项目,养起了上千只麻旺鸭,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家里因此迎来了新生。

  “精准脱贫,缺啥补啥。”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我市下足“绣花”功夫,将教育、医疗、易地搬迁等精准脱贫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群众切实的获得感。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黔江区金溪镇的20多名村民已在市级医院上岗,最高月收入达到了6000元;城口县鸡鸣乡、沿河乡的小学生们走出了大山,来到主城参加科普活动;开州区大进镇评选了“致富之星”、“脱贫光荣户”等先进典型,激励群众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

  “扶贫是一个永续工程,眼下我们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该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继续通过深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度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等,夺取深度贫困攻坚战的最后胜利。

  夯实基础

ca30b1c91304ea32298df6de300e05f7.jpg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在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仍然是“第一需求”。

  我市整合各方投入,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使这些地区的基础条件大为改善。

  仅有好的产业,但产品运不出去也是枉然。事实上,地处偏远、山高坡陡、通行不畅、环境脆弱,这几乎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的通病,重庆亦概莫能外。

  “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一行二三里,停车四五回,抛锚七八次,八九十人推”等俗语,真实地反映出了我市深度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奉节县平安乡位于该县西北角,与云阳、巫溪接界,曾是交通死角,也几乎是当地最贫穷的乡镇之一。这里,土石山区与丘陵沟壑相伴,许多村子封闭落后,犹如一潭死水。

  深度贫困攻坚战打响后,平安乡“借道”在巫溪县古路镇境内修通了一条15公里长的高速公路连接道,通过巫溪县的羊桥坝高速下道口、奉溪高速与奉节县城相连,将到奉节县城的时间缩短到一个半小时。而对内,则实施撤并村油化路116公里、入社泥结石路57公里、人行路236公里,实现户户通人行便道,社社通泥结石道路。

  丰都县三建乡是典型的“望水兴叹”地区,其海拔从200多米一直攀升到1200多米,远远望去,公路挂崖边,田土竖起来。

  过去两年,三建乡利用项目资金新建微水池71口,整治渠堰21公里,新建了一个自来水厂,全乡有集中供水点15处,覆盖群众约5000人。

  资料显示,过去一年,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完成投资25.2亿元,开工项目1182个,一大批项目建成投用。武隆区后坪乡的村民们用上了光纤,云阳县泥溪镇实现了100%的村村通达,巫山县双龙镇,秀山县隘口镇,酉阳县浪平乡、车田乡,彭水县三义乡、大垭乡等深度贫困乡镇的落后面貌大大改变,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图片除署名外由市扶贫办提供

编辑李振兵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